从中国女足到贾玲,Prada正告别流量明星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02 17:03:41

界面新闻记者 | 陈奇锐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62日,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官宣贾玲为代言人,并称其是中国国民度最高的演员之一。在由摄影师王子千拍摄的宣传视频中,贾玲提到了她对影视创作和时装的态度,核心口号是不跟风,就做自己

这是普拉达转变代言人策略的写照。此前Prada已经频繁和运动员进行合 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夕曾为巩立姣、李芷萱、熊敦瀚和杨舒予提供定制服饰,并在同年宣布马龙为品牌大使。到2023年,Prada成为中国女足官方合作伙伴。

相较于其它奢侈品牌,Prada采用明星代言人策略的时间较晚,到了2019年才宣布蔡徐坤为首个中国籍的品牌代言人。作为对比,2016年鹿晗成为卡地亚首位中国品牌挚友,Angelababy则在2017年担任迪奥中国区首位品牌大使。

中国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有影响力的明星不再非得有作品或大奖压身。没人会质疑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放下身段的做法。与流量明星合作,即使不为销量,品牌也一定能在粉丝的加持下,在中国市场收获更多声量。

可以这样说,奢侈品牌与本土明星本质上是互为唇齿,共同发展的关系。奢侈品牌需要将明星的影响力转化为成销量和传播度,以及向外界强势传达品牌年轻化的意图。而本土流量明星也需要国际奢侈品牌的合作来提升自己在业内的地位。

Prada也与中国流量艺人有合作。

20195月官宣前后,Prada在上海为男装系列办了一场秀,随后有宣布进入京东和寺库进行销售。而此前Prada向来是一个对电商持有保守甚至抵触态度的品牌,Miuccia Prada曾在接受《女装日报》采访时表示,她的丈夫,前任Prada集团首席执行官Patrizio Bertelli对电商持有厌恶态度。

当一个以知识分子气质著称的奢侈品牌选择流量明星做代言人,社交媒体上迅速爆发争议。但市场和投资者却对Prada的举措看好,认为其表现出了坚定的转型决心。和中国流量艺人合作,Prada集团在港股的股价也应声上涨。

而要迅速树立新形象,行动必须要密集。明星策略快速推进为Prada带来了流量和更为年轻的形象。但Prada也无可避免地与这些容易陷入舆论危机的艺人绑定。

过去几年里,饭圈文化已经有退热的迹象。现在已鲜少有引发全民讨论的偶像出现。大众天然地对曝光率极高的明星抱有质疑,每天都在登上微博热搜的流量明星更是如此。过去十年他们红了,但人们被应援刷频和被粉丝围攻的不满和怨愤却不会因此消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Prada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开始调整代言人策略——继续和流量明星合作,但增加对其它领域名人的关注程度。运动员和导演的粉丝或许无法为品牌刷流量和销量,却更能背书奢侈品牌的高端形象。

随着奢侈品行业结束疫情期间高飞猛涨的狂奔状态,驱动消费者购买的理由也不再是热度和流量至上,他们如今更看重品牌的形象、价值以及保值程度。在这个明星迭代迅速的年代里,流量明星显然不是维持保值度最好的选择。

这也解释了为何Prada不跟风,就做自己作为贾玲官宣视频中的核心口号。虽然视频中没有一次提及Prada,但用于描述贾玲的创作不跟风做自己,实际上都指向Prada想要向公众传递出的自身形象内涵,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环境里强调自己值得购买的独特性。

奢侈品牌的运作过程中,明星代言人只是策略的一部分。为了强调品牌价值和形象,Prada202312月在上海星美术馆举办《Pradasphere II》展览,这是其在中国内地第一个品牌历史回顾和典藏展。

渠道方面,Prada就像其它奢侈品牌一样,开始投入更多资源提升销售体验,尤其是在服务VIC客户这件事上。近期其在北京SKP开设了一家VIC私人门店,Patrizio Bertelli3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则称将投入10亿欧元来翻新零售渠道,包括开设面积更大和体验种类更丰富的门店。

根据财报,Prada2023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4.88亿欧元,而在2022年则25%32.52亿欧元。在2024年第一季度,Prada销售额同比增长7%,其中亚太区零售销售继续增长,增幅为16%

  <strong>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strong>

  北京市丰台区某快乐娃门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惠氏、美赞臣等外资奶粉买几罐会减几十元,整体促销力度不大,飞鹤等国产奶粉品牌的促销力度同样较小,预计春节期间也不会有更大的促销活动。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香港1月3日电 (记者 魏华都)花旗银行3日在香港举行“2023年环球投资前瞻”投资策略简报会,花旗银行高管在会上预测中国内地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5.3%,甚至更高。

  在德昌县麻栗镇的安宁河谷地带,一架架白色“风车”伫立在田间地头。“安宁河谷一期示范工程开发建设,实现了四川省风电开发“零”的突破,拉开了四川省新能源开发的序幕。”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兴何介绍。

  他认为,新能源车行业一直在向前奔跑,能跟上这个节奏的就会生存下来,能持续跟上这个节奏的车企是少数,大多都会在不同阶段被淘汰,2023年也不例外。

  <strong>一季度车市怎么走?</strong>

赵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