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助浴:老人有需求,为何不“叫座”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26 08:15:22

  本报记者 张楠 王琪鹏

  酷暑难耐,很多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面临洗澡难题。在北京,早已有助浴服务,但订单量比较低。挺好的助老服务,为何不“叫座”呢?记者采访发现,老人难过心理关、接受程度低是最主要原因。同时,价格因素 也挡住了一部分一贯节俭的老人。

  87岁老人体验助浴

  高大爷今年87岁,患有脑梗,和老伴在昌平区天通大爱颐养中心住了一年有余。像他这样的“老老人”,是助浴服务的主要受众。

  为高大爷提供助浴服务的,是来自“可依助浴”的三位助浴师。服务开始前,一位助浴师给老人戴上指环式血氧仪,测量血压、血氧、心率等各项身体指标。

  说话间,旁边两位助浴师已经调试好水泵、浴槽和热水。两位助浴师小心搀扶着老人进入充气浴盆,另一位助浴师负责调节水泵,三人分工明确。

  助浴分为7分钟的泡澡和30分钟的搓澡。先泡后搓,可以缓解老人的紧张,搓澡时也能更加彻底。搓澡过程中,助浴师和老人聊着天。“哪儿搓疼了您告诉我,没事儿,有任何不舒服您就跟我说。”

  除了洗身子,助浴也包括洗脸、洗头。负责调节水泵的助浴师根据现场情况,熟练地操作进水和抽水阀门。只见浴盆连着两根水管,一根连着热水器的热水,是上水管,一根连着马桶,是下水管,可以保证浴槽里一直是清水,而脏水可以直接抽到马桶里,不在地面留下水渍。

  不知不觉,澡洗完了,高大爷非常满意。助浴团队的车都快开出院门了,老人还站在窗前挥手致谢。许多第一次体验助浴的老人,都会觉得助浴服务非常专业。

  部分老人难过心理关

  助浴服务在北京早已不算新鲜事物。遍布北京的养老驿站,可以为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不过,相比人们熟悉的养老助餐,助浴服务的订单量少得可怜。

  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位于东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在龙潭街道等地区共设10家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居家陪护、养老助餐、修脚、理发等多种服务。“在我们提供的所有服务中,助浴服务的比例不大,只占不到10%。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说,这项服务其实非常需要。”中心负责人王玲力说。

  生活中,很多老人遭遇洗澡难。上了岁数,身体不够灵活,而浴室又相对湿滑,老人容易摔倒。不少老人因为身体柔韧性变差,想搓搓肩膀都费劲,还不好意思麻烦子女,每次洗澡只能凑合冲冲。更有一些高龄老人,处于失能或是半失能状态,完全无法独立洗澡。

  老人洗澡难,为什么助浴服务的订单量却上不去?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老人是因心理关难过。不少人认为,洗澡是件很私密的事,连子女帮自己洗澡都会觉得别扭,因此对助浴服务抱有一定抵触情绪。

  此外,与助餐、理发、陪同就医等服务相比,助浴风险相对较高。还有一些老人家中环境狭小,没有足够空间,无法顺利进行助浴。

  老人希望能降降价

  还有的老人生活节俭,觉得“花钱洗澡”是一种浪费。在养老驿站,一次助浴服务收费一般在120元到180元之间。有的服务商报价则在三四百元,并不算便宜。

  助浴价格高,和成本有关系。

  王玲力告诉记者,相比于“泡浴”,目前养老驿站提供的助浴服务更多的是“擦浴”。即由助浴师在浴室为老人淋浴,或是在卧室铺上防水垫后进行擦浴。

  王玲力说,“泡浴”更舒适,但一般家里都没有浴缸,有浴缸的,也不一定符合助浴要求,比如老人是否方便进出,能否随时换干净水。泡浴需要易搬运、可拆卸的折叠式浴缸或充气式浴缸,全套设备差不多需要10多万元,“成本太高,而需求量又太少。”

  一些体验过助浴服务的老人,觉得这种服务很好,但还是心疼钱。有的老人表示,希望助浴价格能降一降,自己享受服务的频率也能提一提。

  ②要持续在产业结构上升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上要加大力度,这才能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回归到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定位。

  新华网官网介绍,新华网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网站。作为新华社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的主要传播平台,拥有31个地方频道以及英、法、西、俄、阿、日、韩、德、葡等多种语言频道,重大新闻首发率和转载率遥遥领先国内其他网络媒体。新华网是全球网民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致力于为全球网民提供最权威最及时的新闻信息服务,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所谓本想瞒天过海最终作茧自缚,2022年6月,主动交代问题“缩水”的杨平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2年10月28日,杨平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德国首次制定全面的对华战略”,德国外交部官网13日的新闻稿称,“中国已经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必须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德国联邦政府以全面的中国战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指南针。”

  马英九表示,他回台后时常嘱咐同事积极推动,就是希望延续两岸青年交流的热度。他还说,卸任后,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有约一半的学生来自大陆,相处融洽。但最近三年,大陆学生来台几乎完全停止,这对两岸双方都不利。马英九说,青年交流是两岸关系的根本,为政者必须格外重视。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赵喻莎]备受关注的德国政府首份“中国战略”7月13日公布。按照媒体的报道,这份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经执政联盟内部和政府各部门争论后达成妥协,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该文件称,德国的对华政策植根于欧盟的对华政策,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德国《明镜》周刊认为,该战略的核心概念是“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文件还采用了欧盟委员会描述中国的“三合一”词汇,称中国“同时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德国的这份文件受到欧洲等地区政商界热切期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对华政策。针对德国的“中国战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看待中国和制定对华战略,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损害双方合作与互信。

钱汉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