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年内第四次!长城人寿举牌江南水务、城发环境

来源: 36氪
2024-05-20 21:29: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长城人寿一口气举牌两家公司

  江南水务5月17日晚公告,公司当日收到长城人寿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截至公告,长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4676.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01%,触及“举牌线”。早在今年1月,长城人寿就以4.85元/股的均价买入江南水务68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68%。此后,其不断加仓。直至本次增持完成

  同日晚间,城发环境发布公告称,长城人寿于5月16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城发环境股份39.95万股,加上此前已持有股票,长城人寿合计持有城发环境共计3210.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01%。

  就举牌两家A股公司原因,长城人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举牌两家上市公司,是公司践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理念、推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作用的重要体现。本次资金来源为长城人寿自有资金。

  仔细分析,本次举牌的两家公司均为公用事业类环保公司。华南一家私募对记者表示,两家公司业务分别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及特许经营权,具有抵抗周期波动的特点,与险资的配置需求较为吻合。且这类公司有股息高,分红稳定的特点,是险资“居家必备之良品”。

  长城人寿也表示,本次增持主要基于对江南水务、城发环境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其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认可,通过举牌成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之一,不仅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稳定其市场价格,同时也有效缓解自身资产配置压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功能。 不排除未来12个月继续增加江南水务、城发股份之股份的可能性。

  年内举牌已达四次

  公开资料显示,华光环能主要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 

  “紫金保险与华光环能携手同行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是双方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紫金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华光环能来说,股权结构的优化将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嫁接了新的资源,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对紫金保险而言,本次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按照目前11月左右的价格,已经取得了三成的收益,既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主动优化了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结构。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开年5个月,险资出现了四次举牌,开局良好。险资举牌回暖主要跟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投资策略等因素有关。从政策角度看,监管陆续出台文件鼓励保险业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十分重视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传统固收投资面临收益率下行、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等挑战,因此加大权益投资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权益市场资产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此时举牌属于逆向布局,十分契合险资的投资策略,有机会获得较为可观的长期回报。险资举牌反映了险资对未来权益市场的乐观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信心起到了提振作用。

  姚旭升表示,保险公司积极布局权益市场一方面是监管政策的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也与近两年险资权益投资策略变化有关。从投资方向上看,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前几年集中投资上市房企不同,目前险资更加侧重投资生物医药、基建、环保、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等符 合国家产业升级大方向的领域

责任编辑:曹睿潼

  12月1日,在与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座谈时,孙春兰也提到,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快封快解”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要在科学精准上进一步下功夫。“快封快解”的核心是一个“快”字,把疫情当作命令,发现苗头即刻行动,摸清情况、处置到位、排除隐患,给“快解”创造条件。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应解尽解,把疫情范围压到最小,影响降至最低。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卫学院今年7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香港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近100万名患者的疫苗有效性,结果发现,接种三针灭活疫苗后,其保护效果能达到95%以上。因此,研究建议,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接种加强针,尤其灭活疫苗要接种三针,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护。

  12月3日上午10时许,徐州市应急管理局就徐州经开区一项目工地火灾事故发布情况通报称,12月2日16时50分许,徐州经开区金凤路西侧一项目工地发生火灾,明火已于2日22时20分被扑灭。经消防、应急和公安等部门全力救援,事故中7名被困人员全部被陆续救出并送医院救治,其中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

  一位长期监测新冠疫情趋势的数据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近日多地开始公布详细新冠病例死因,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在提醒和警示公众。死亡病例数非常少,可能给大家造成错觉,认为新冠不会死亡,这是不科学的。

  陆蒙吉指出,如果现在我们不做好准备,未来很可能会发生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那样的医疗挤兑,在医疗资源不足的二三线城市,后果可能更严重,对大量老年人造成伤害,医疗系统崩溃也会让很多非新冠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带来次生灾害,这些都会让死亡率在短期内激增。“以中国的人口基础来看,这种情况是不可承受的。”他说。

谢俊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