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极光星座02星 校企协作成功研制人造卫星

来源: IT之家
2024-06-03 14:35:26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记者 陈静)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记者1日获悉,“极光星座02星”又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星箭分离,帆板展开正常,卫星建立稳定对地姿态,整星运行正常。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这是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布局和发展航空航天特色学科的重要举措之一,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学校在打造航空航天特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学校进一步加快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 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与同箭发射的“复旦信息星”(即:“极光星座01星”)一起组成了名为“极光星座”的双星系统,将正式开展激光通信在轨验证和星间激光通信等试验。

  龚思怡表示,“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

  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教授刘伟亮介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三个实验室协同的显著特点,即拥有高集成高速率高可靠星间激光通信核心技术和卫星载荷平台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开展卫星综合测试实验室、测控数传地面站和地面应用中心三大实验室实时协同保障天地一体化业务运行研究。

  航空航天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专业门类全、牵引作用广的重要特点,被誉为工程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上海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产业链长,已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航空领域,上海积极进行航空产业园的布局和建设,聚焦建设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分别在浦东新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了大飞机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大飞机研发高地、航空发动机和机载系统研发高地、大飞机总装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高地。

  在商业航天领域,上海正在打造“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即围绕闵行上海航天城打造商业航天“核心主体”,围绕浦东、临港打造“东翼”卫星科研生产集聚区。

  上海电机学院积极打造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体系,大力组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大力培养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运维等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作为联合研制“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的重要合作单位,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俊表示,卫星的顺利研制及成功发射,标志着极光星通与高校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校企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中国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完)

  杭州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岳久东也对企业的发展信心满满,在包括免征车购税等多项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产业研发的投入,实现产业链条更新迭代,并继续研发新款车型,实现高、中、低端全面覆盖,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向全世界展现更好的汽车品牌。

  在智能化层面,问界系列产品搭载了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赋予了产品极智科技体验。不仅能享受极致流畅、轻松自然的交互体验,还能享受丰富的车机应用及便捷的跨设备连接能力,更能够通过OTA让智能座舱常用常新。

  近年来,随着合肥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稳定开行,为安徽地区企业产品外销提供了运输新通道,为安徽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连维良表示,对这些问题必须远近兼顾、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当前就是要“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纾困。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能源供应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有效履行保供责任,对极端情况下存在弃供断供风险的,属地政府要及早制定预案,无条件兜底保供。

  祝雪兰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人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实壮大六堡茶特色产业。祝雪兰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她看来,官方发声支持六堡茶产业,将托起当地瑶族民众共富路上“稳稳的幸福”。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3日电 (邢翀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林政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