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文化村长”种下文化也种下信心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1 14:44:48

  【文化评析】

  作者:陈红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前不久,关于内蒙古乌兰浩特“文化村长”在乡村“种”文化的故事引发不小的关注。在当地,艺术团长、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当起“文化村长”,将众多文艺项目带进乡村,调动村民们成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热闹人”。在“文化村长”的带领下,文艺创作、文化会演、歌咏比赛、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齐上阵,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悠久深厚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之后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由此观之,“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探索正是凝聚力量共促乡村文化繁荣的应时和务实之举。

  “文化村长”所到之处,文化的种子被种下,不断滋养着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文化村长”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党史理论宣讲、国学经典诵读、非遗 手工制作、排舞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送去高质量的精神营养,还在“送文化”的同时“种文化”,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组织村民创作接地气的乡村主题文艺作品,让文艺之花绽放在乡村沃土上。

  让村民们从“学文化”变成“用文化”、从“当观众”变成“唱主角”,“文化村长”所激活的实践创造和制度探索,让乡村成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闪耀舞台,更好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也推动了乡风文明,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文化村长”在以文促旅、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实践中,一些地区的“文化村长”还以文化搭台赋能当地产业发展,比如通过文化活动助力招商引资、线上推介,借助文化的力量帮助驻地村解决产业发展、品牌推广、设施改善、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走出去”。挖掘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艺术村庄……多地在“文化村长”的助推下,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极大提振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激发了更多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关键要素。立足地方特色和文化优势,设立“文化村长”,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2022年,文旅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有效人才制度”,会聚各方人才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文化村长”作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种探索对我们不无启示,我们还应积极开辟更多路径,引导企业家、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高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投资兴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村长”这一创新探索令人振奋,不过在推而广之的过程中也需坚持因地制宜,不宜生搬硬套。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选派招募“文化村长”,如何协调“文化村长”所需的文化资源,都需要全面评估当地的文化资源条件、文化发展禀赋以及民众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文化村长”探索的初衷在于发挥乡村文化建设领军人物的作用,因此在“文化村长”遴选中,不一定非要讲究名人效应,也不一定非要从外地选拔派送,本地文化达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同样值得珍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各类文化资源盘活用好,让村民精神生活富起来,让乡村文化“火”起来。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副主任 孙明:通过模拟当地的气候,在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对于现代种植来说,科技与自然的结合也许是最好的结合。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50.9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日同期的98%,较2019年增长13.2%。除夕当日,全聚德、隆福寺餐饮、又一顺餐厅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90.8%、66.2%、63.9%。

  <strong>“在珠海生活,在澳门上课”</strong>

  电影口碑和影院开放以外,还有其他力量也在把观众在今年春节拉回电影院:7年来平均票价首次下降,从去年的56.1元降至53.5元;各地发放观影优惠券;7部春节档电影联合发文,倡议抵制盗录盗播,呼吁观众走进影院。

  当然,春节在海外也有许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比如在美国一些大城市的中国城,会有中国农历新年巡游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在一些欧洲国家则会以中国新年音乐会等形式庆祝;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家庭,还会制作融合南洋风味的“年饼”作为新的“年味”……在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过程中,不同文化和文明得以交融互鉴。

  该星座一期6颗卫星,计划2023年完成星座一期建设,主要科学试验任务包括6G核心网系统、卫星操作系统、云原生卫星边缘计算、卫星数联网、新型器件与载荷测试、联邦学习与AI加速、星载服务能力开放等。去年4月,烟台大学成为“天算星座”的首批成员单位,与王尚广教授团队共建“天算星座”卫星联调平台,用于星地测试,该卫星联调平台已配置星地网络,可实现上网功能,能够对算法进行实时验证与调试。

李怡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