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专家:人才培养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应用成关键

来源: 凤凰网
2024-06-03 11:04:05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其背后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数字人才培育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显示出重视。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的缺口仍较大。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仍在不断扩大,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涌现,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梅杰同样关注到了这一趋势,他提到,在五年前企业可能会认为数字化是IT部门中十几个人的事,但现在大部分企业会要求企业管理者及业务骨干都具备数字化能力。据他观察,企业数字化人才的比例从原来的10%,到现在变成40%或50%甚至更高。

  不过他亦指出,当前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员工学习数字化技术之后如何具体应用并有实际产出,这也是数字化工具在企业中落地产生价值的过程。

  对此,梅杰认为可以借助“杨三角”理论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更高效培养数字化人才。该理论模型由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三方面组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员工思维可代表是否具有学习数字化技术的意愿,员工能力意味着是否具有数字化能力,员工治理则代表企业是否能提供数字化平台让员工发挥所长。

  借助这一模型,梅杰建议,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时首先需要激发员工的数字化学习意愿,同时配置合理的企业员工能力建设计划,并借助数据工具 平台降低员工的学习门槛和时间周期。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1128146166.jpg" alt="" /></a>

  受降雪、道路结冰影响,武汉多处桥梁、道路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交警连夜在结冰路段设置警示牌,引导车辆通行;环卫工人们则在桥梁、易结冰路段、人行天桥等处铺设防滑草垫、撒融雪剂,并对主次干道道路、人行地下通道、人行天桥以及悬挂的灯笼、广告招牌、亮化设施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滋养。

  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指出,云南与缅甸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等合作领域具有较强区位优势和资源互补。RCEP的生效实施为深化滇缅跨境农业合作带来重要契机。建议抓住RCEP关税减让、消费市场潜力释放机遇,在滇缅农产品贸易优势商品项下进一步细分种类、用足规则、挖掘需求。同时,抓住RCEP农业对外投资扩张“窗口期”,加快布局跨境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及加工基地,加快健全滇缅农业科技统筹协同的领导机制,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及统筹布局。

  在北京南站进站口,一位旅客找到车站工作人员:“还有15分钟开车,请帮帮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这位旅客通过“急客”通道顺利上车。

  应当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项工程。无论建设、管理,还是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格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投资额度较大,且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强化资金保障也是重中之重,既要加大政府投入,也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资。各地各部门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

沈长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