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可“循”生活方式美学展在北京开幕 主张不浪费的生活美学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7 22:33:12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贾天勇)万物可“循”生活方式美学展15日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宋里文 创园开展。该展览联合了业内众多优秀品牌,凸现了美学与生活的结合。展览包括潮流服饰、复古配件、小布改装、垂钓及户外露营装备、黑胶音乐等诸多创新内容。

  展览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在飞速变化的时代,物质层面早已从匮乏变得多余甚至浪费,回看这些年高速发展的环境,我们需要回归本身,回到“物”本身的表达,才能感受“物”所体现出产品本身的魅力,去组合营造你想要、你喜欢的生活方式。

  据主办方介绍,参展品牌和主营产品之间,秉持循环利用的环保概念,新物有循,旧物可再造。之所以是好的品牌,好的产品,因为持久使用后会更具性格。我们利用环保材质、可再生资源,配合美学思维创意布展,只为主张不浪费的生活美学。

  作为展览的组成部分,“艺术新消费:艺术新空间重构消费新场景”论坛15日下午在宋里文创园内举行,本次论坛由艺术时尚集团 CEO张长收主持,三位嘉宾:艺术时尚集团特邀顾问、国际知名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跨媒介艺术家、微米公司创始人鲁大荒,清华美院博士胡钰铭,围绕论坛主题进行讨论。他们认为,在当今时代,艺术新消费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简单的物质需求消费到审美性消费,打造艺术新空间正逐渐成为品牌主理人的首要心理需求。(完)

  而当范围再向外扩展,“井”字中心的宫殿区与“井”字以北发现的祭祀遗存区、以南的作坊遗存区,同样串联出一条大中轴线,并且与“井”字东西两侧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共同构成了一种向心式的分布。

  圆灯笼也好,球形汤圆也好,追根溯源是中国人对太阳、鸟和卵生神话的古老崇拜。陈勤建认为,崇拜“圆”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刻认同,“圆的东西带有生殖意味,给予‘兴旺发达’或者说生命的延续。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地继承远古对子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崇敬,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

  摄像丨李峻 董良言

  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今,已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的屈建刚故事背后,也是深耕于柬埔寨多年的中国电建在此地长期发展的见证。

  龙头企业带动

  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还原记忆中的年味,也将“中国年”带到了海外。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创意短片《中国年世界味》展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过春节的场景;《四海同春·华星闪耀》中,多个海外华星艺术团亮相,人们身着传统服饰翩翩起舞,精湛的武术招式虎虎生风。

高婉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