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寻迹“好地方”,在运河原点感受“古运新生”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24 20:51:33

  引长江、连淮河、穿湖泊

  “江淮明珠”成就“一泓清水北送”

  这里,长江、运河、淮河佳绝交汇,国家超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此处开始。四面环水、站闸相连、绿荫覆盖,盛夏时节来到江都水利枢纽,景色十分宜人。

  枢纽内的江苏南水北调展示馆中,一座1∶75000的巨大沙盘模型向众人呈现了中国大地上水资源大规模跨区域调配的壮阔景象。“江水北调奠基石,南水北调开新篇”,墙面上,一块块展板诉说着江都水利枢纽的“前世今生”。

  据讲解员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就已开始用“江水北调”平衡江苏南北水资源,而江都第一抽水站便是其发端。“江水北调”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下良好基础,江都水利枢纽成为了中国北方“解渴”的起点。建设运行至今,江苏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化泵站集群。

  置身最“年轻”的江都第四抽水站,6台泵机正在运行。即便无法看见泵机内部的运行状况,耳旁传来的巨大轰鸣声也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巨大威力。正是在这样的泵 机牵引下,江水源源不断地沿着输水管道抽送到江面,“水往高处流”成为现实。

  推动“源头”智慧创造,智能化系统让泵站管理进入了智能时代。“累计运行6060天、抽水总量792.3亿立方米”,泵房的电子大屏上,机组运行参数、实时工情、水位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据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第四抽水站管理所所长薛井俊介绍,目前江都水利枢纽已实现远程监测和调度,同时还建立有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实体泵站与数字孪生泵站运行管理的融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处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在江都水利枢纽开发应用了数字孪生平台,这是我们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护佑一江清水北上的最新实践。”薛井俊表示。

  活化运河文化遗产

  “网红”文博展馆讲述千年运河故事

  三湾古运河畔,近8万平方米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一艘巨船泊在岸边,迎接着八方游客。门票瞬间秒光,三年累计接待游客量达到840万人次,中运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2个基本陈列,9个专题展览,1万余件(套)运河主题展品,中运博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跳脱出以往展陈抽象晦涩的文图,借助裸眼3D、5G等现代数字技术,千里运河画卷以一种具体而微的形式铺陈于游客们眼前。

  从观察历史到感受历史,从接触历史到深入历史,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赋予传统文化新生,也组成了中运博由“网红”走向“长红”的流量密码。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发迹于扬州,最终亦魂归扬州,大业千秋,不只关乎运河,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在邗江区西湖街道,于今年春天正式对外开放的隋炀帝陵博物馆综合运用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着隋代历史文化和隋炀帝陵考古成果。

  跨时空邂逅隋朝历史,每一座雕塑、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隋炀帝与运河的故事、与扬州的故事。

  一部扬州史,半部盐商史。扬州,因运而兴,因盐而富。为便于盐业贸易,扬州盐商们往往选择靠近运河的地方,聚族而居。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盐商的足迹遍布扬州城。

  如今,由扬州卢氏盐商住宅打造的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吸引了无数老饕慕名而来。“淮扬菜是新中国‘开国第一宴’的基准菜系,许多重要国宴都曾选用融合南北、口味适中的淮扬菜。”运用菜模的方式,博物馆中直观再现了“开国第一宴”和“清初扬州满汉席”。

  除了文字、图片、实物等历史资料,展厅中还运用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对“淮扬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和介绍。融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坐落在运河边的淮扬菜博物馆正尽情绽放着古往今来“吃在扬州”的魅力与风采……

  不少药企正在加班加点保证退烧药制剂供应。新华制药最近就公开对媒体表示:公司原来生产近百个产品,现在调整为集中生产布洛芬片等解热镇痛类产品,多个基地正在满负荷全力生产。

  1937年10月,陈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成立中共“扬州特支”。“扬州支部”的首次会议在陈信家中召开,讨论发展党员、研究成立扬州统一救亡组织。1937年11月20日,扬州沦陷在即,陈信随同李石君、徐寿庚、王修梅等人经西安办事处奔赴延安,踏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

  如今奥密克戎流行之际,国家相继出台“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方案。无疑,是“毒株在变,我亦要变”。且总体上是小步快跑式地在变。

  “尊敬的献血者:您好!血液库存已低于警戒线,急需各种血型血液,恳请您参与献血,拯救生命!”12月17日,赵琳收到了来自山东淄博血站的短信。这是她参与献血五年来,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告急”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陈信出生于1919年,江苏省扬州市人,1936年11月参加革命,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奔赴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三大队九队学习。

  “现在市面上布洛芬需求巨大,但这种需求能持久多久是个未知数。药企的药物生产准备周期很长,如果投产之后市面上布洛芬制剂短缺问题已经解决,对制药厂来说就是资源浪费和利益损失了。”李津解释道,“这种顾虑也会使一些持有文号的生产商,不会选择积极跟进这种短期需求的激增。”

黄琬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