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典型重器即将集中亮相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0 08:44:12

  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即将启幕

  作为博物馆月重要活动之一,“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将于6月27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陈大楼1号、2号展厅展出。

  据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星堆遗址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以其恢宏气势,在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熠熠夺目。“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汇集四川省十余家文博单位200余件套文物,除不便运输外展的文物之外,三星堆遗址典型器物中的重器尽皆展出,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次视觉盛宴。

  为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物魅力,首都博物馆特别策划了“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展览将分为三大精彩篇章,带领观众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一是“发现三星堆”篇章将带领观众领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从最初的偶然发现到考古学的深入研究,带领观众从疑古思潮到文化自信的社会变迁角度理解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发展。二是“解读三星堆”篇章将依托丰富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让观众感受古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三是“定位三星堆”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出发,将三星堆置于四川文化序列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进行精准定位,展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展览精彩纷呈,展品同样举世瞩目。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精心策划,汇聚了古蜀文明相关的265组件珍贵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从雄伟壮观的青铜大立人像,到充满神秘色彩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再到璀璨夺目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这些文物都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辉煌。

  馆校融合成果“博物馆第一课” 将上线

  北青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博物馆第一课”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馆校融合课题研究的第一项成果,将于今日在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上线,供全市中小学生观看学习。

  据介绍,“博物馆第一课”以《大运河与北京城》为主题,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空间为情境,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探究实践,为中小学校在博物馆开展课程教学提供范式。课程由北京学校2023级1+3项目全体学生在博物馆与学校双师指导下完成,发掘大运河博物馆展陈资源,结合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内容,紧扣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研究与教育”,为学生提供大运河与北京城专题的博雅和通识教育。

  展览周期间约210万人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月期间,北京连续推出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和阅读周四个主题周系列活动,共有近150家博物馆参与。

  同时,重庆交通执法部门深入客运运输企业,督导客运站场(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内部监管,杜绝超载车辆出站、未经核定进站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以及未通过安全检查的车辆发车。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车辆安全问题,督促现场整改,不到位不放行,情节严重的,依法暂扣运营车辆,并联系所属公司接受相应处理。

  <strong>问:对贯彻落实两部规章有哪些要求?</strong>

  (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现两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并对6家中央企业和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建立实施。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strong>(新春走基层)“中国红干椒之都”:经纪人搭桥 “辣”出火红好日子</strong>

  梁学奭所在的科室承担着打击非涉税走私犯罪的职能,少不了与毒品犯罪打交道的经历。抓捕涉毒嫌疑人既要斗智,更要斗勇。梁学奭喜欢冲在抓捕的最前方,当有人问他原因时,他笑着说:“我跑得快呗。”这一句轻描淡写的笑言背后,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更是用行动践行对警察职业的忠诚与热爱。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0日电 当地时间1月10日凌晨,外交部长秦刚在赴非洲访问途中技术经停达卡,在机场同孟加拉国外长莫门简短会见。双方高度评价中孟友好,一致同意在新的一年里加强交往,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完)

曹智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