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叶雕非遗传承人:让千年技艺焕发新彩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5 21:57:49

  中新网咸宁6月5日电 题:“90后”叶雕非遗传承人:让千年技艺焕发新彩

  作者 卢琪 胡传林 蔡祖峰

  不论是人物、建筑繁多复杂的《清明上河图》,或是层次分明的《千里江山图》,在一片片薄如蝉翼的树叶上都纤毫毕现。这些令人称奇的叶画均出自湖北咸宁“90后”小伙丁力之手。

  丁力介绍,叶画前称为叶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借助叶子的纹理、脉络,“取舍叶肉,挥毫点染,浮生万象镶嵌方寸之间”。

  近日,“千里江山”——叶画艺术展在杭州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观赏。在灯光映照下,一幅幅叶画流光溢彩,有的如剪影般简洁,有的如苏绣般精美。该展览的主创正是叶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力。

  走进丁力的工作室,一张木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矿石、颜料和各式各样工具。只见他左手用勾线笔将颜料轻轻点在叶片上,右手持银针一点点刺入叶脉,小心翼翼地在巴掌大的叶片上刺染图案。

  提到刺染,丁力说:“这是需要非常专注的工序,不能用放大镜,尤其要掌控好刺染力度,稍有差池,整幅作品前功尽弃。”

  从一片树叶到一幅完整的叶画作品,要历经选材、清洗、揉制、浸泡、蒸煮、设计、制图、刷蜡、刺染、喷蜡等60多道工序。叶画的制作工序环环相扣,一件作品往往要按月计时,甚至是按年计时。由30片叶子构成的叶画版《千里江山图》,丁力就用了近4年时间完成。

  丁力深耕叶雕、叶画已有20年。他回忆说,13岁在艺术展第一次见到叶雕,就对这门艺术着迷,不知不觉竟看了两个小时,也由此结缘“叶雕大师”第三代传人,成为其关门弟子。

  在师傅的指导下,丁力的叶雕技艺日渐精进。但师傅教导他,年轻人要不走老路、不断突破。他尝试着不拘泥于叶雕,用不同尺寸的笔在叶子上作画,但再细的笔画在经脉 繁多的叶子上,图案始终不够精细。

  此后,丁力到各地求学求教。在云南,古法纹身让他突发灵感:以针为笔,将颜料刺入叶子经脉,但刺染的颜料顺着叶脉晕染得厉害。经过多年探索,他运用在四川学到的蜡染技艺,为叶片刷蜡固色,成功解决了叶面晕染及防腐问题。“没想到恰恰是蜡染、古法纹身这些传统技艺,让叶雕有了新的生命。”丁力说。

  在丁力看来,非遗技艺要先传承后创新。他结合工笔、水彩、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10年间研究出叶脉刺绘画、叶脉渲染画、叶脉墨染画等多种叶面制作手法。

  如今,丁力的叶画作品不仅走出湖北,更在日本、法国等国家参与和开办作品展,人气颇高。“我觉得这既是叶雕技艺本身令人惊叹,也是作品呈现的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丁力说。

  埋头创作叶画之余,丁力乐于学习视频拍摄、剪辑,在各社交平台分享叶雕和叶画作品和技艺,获得不少网友关注。“我的徒弟年纪最小的才11岁。”丁力说,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他尝试以展览、体验课、收徒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叶画,也期望年轻人爱上这项技艺,在方寸树叶上绘出新的故事。(完)

  华中区域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5日电 乌克兰危机发生近一年之际,俄乌局势或将迎来新的关键节点,因为美国和德国被指一反常态,准备在这一关键性重型武器的援助上“开绿灯”。

  “但我慢慢觉得当时的舞蹈还没有能让舞蹈演员迸发出内心的全部情感。”陶春说,他也逐渐看到,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就像是丰富宝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和魅力,并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优越的可塑性。于是他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编导、导演领域。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人拜年喜欢讲“恭喜发财”,这跟广东经济状况有关吗?</strong>

  <strong>商文旅互融服务消费稳步回升</strong>

  对此,菲律宾保和省旅游局局长约瑟芬·卡巴鲁斯(Josephine Cabarrus)24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说,非常开心听到这一消息,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游客重返保和,而我们也将“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游客”。

安怡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