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最终都将极易受到极端高温影响

来源: 格隆汇
2024-06-17 02:49:35

  2021年6月,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发生热穹顶现象,气温连创纪录,由此引发的死亡事件揭示了一个规律。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和周边的穆特诺玛县,72名死者中有56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19名死亡者中有555人年龄在60岁以上。仅仅一年多之后,英国的6月、7月和8月酷热难耐,导致约2800名65岁及以上老人死亡。其中1000多人是在7月下旬的四天内死亡的。

  近年来的强热浪向人类发出了强烈警示。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2个月,今夏有可能比以往更热。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风险也不相同。酷暑当中,老年人的健康更有可能遭遇危险。

  “老年人是我们通常认为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易受极端高温影响的人群之一,”哈佛大学FXB中心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员、急诊医生朱迪切(Catharina Giudice)说,“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们适应高温的能力也会减弱。”

  面对气温升高,人体有两种主要的体温调节或避免过热的工具。其一是出汗,汗液蒸发时会释放热量。与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出汗没有那么多,”研究老龄化问题的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卡尔(Deborah Carr)说,“他们的冷却系统效率较低。因此,他们在酷热中也不会出汗。”

  第二个工具是增加血液回圈,将身体深处的热量带到面板,让热量从面板上散发出去。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气候、健康和全球环境研究中心的萨拉斯(Renee Salas)说:“心脏每分钟的泵血量有时候是凉爽天气的二到四倍。”

  健康的心脏可以承受额外的泵血量,但患有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会很吃力。老年人更有可能患有这些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肺部问题,所有这些都会抑制身体对高温作出反应的能力。许多用于治疗这些疾病和缓解其他健康问题的药物也会损害这种反应,例如,出汗能力下降,或者排尿增加引发脱水。

  老年人对于危险的高温预警讯号也更难自我识别。渥太华大学研究高温对人体影响的生理学教授肯尼(Glen Kenny)说,这是因为总体而言,老年人“对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肯尼说,如果某位年轻人或中年人坐在热浪中,他们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而处于相同热浪中的老年人“可能会说“我没事””。造成这种高温症状报告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肯尼和他团队所做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可能是危险的:老年人因高温而感到强烈不适时,他们的身体可能已经受到了严重伤害。

  这些只是生理上的不利条件。许多老年人还独自生活,与社会隔绝,因此不太可能拥有可提供支援的关系网。例如,肯尼说,202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许多丧生的老年人都是“独居”,在热浪持续期间“没有支援力量或家人”来看望他们。

  目前,所有这些风险都存在:全球平均气温已较工业化前水平提高了1.2摄氏度,热浪比几十年前更频繁、更猛烈。单是在今年,全球各地就出现了过度炎热导致学校停课、电网瘫痪以及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然而,在地球持续变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占比也在增加。2021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亿;到205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接近21亿。未来几十年中,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老年人将远多于现在。

  “预期寿命延长是大势所趋,”意大利研究机构CMCC的气候研究员、5月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关于老年人热暴露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法尔切塔(Giacomo Falchetta)说,“人们之所以更长寿,是因为获得了更好的医疗保健和营养。但气候变化将使高温暴露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波士顿大学的卡尔是该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

  该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不低于69岁的人口中约有24%将生活在最高气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地方。届时,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老年人将比现在多出1.77亿至2.46亿。

  法尔切塔认为这些结论具有可行性:他认为这项研究有望使城市和国家层面的官员了解高温日益严重的威胁,从而制定计划,更好地保护老年人。

  一些城市已经付诸了行动。从迈阿密到墨尔本是许多城市都扩建了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即避暑中心,还增加了遮阳设施,种植了更多树木。

  雅典官方已正式确定60岁以上的老人是受高温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雅典首席防暑官兼城市复原力和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巴尔吉亚尼(Elissavet Bargianni)表示,雅典的社会工作者会检视老年人的情况,并将他们送往避暑中心。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共同编写了一份健康检查指南,于2022年发表,旨在帮助人们识别哪些人在高温下特别危险。该指南的内容包括如何评估某个人的健康状况并指导其做好防暑降温,还详细介绍了如何从远方对亲人加以询问,例如他们家里的温度以及他们的睡眠情况。

  “许多易受影响者可能无法识别自己何时处于 过热环境,但另外的人可以透过一些周密的问题和观察来帮助识别危险

责任编辑:杨淳端

  十几年来,达瓦次仁共带出12名徒弟,他们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成为技术骨干。“师父严格要求,手把手传授技术,每天利用闲暇时间,带领我们模拟演练调车作业,对每个环节要求细致,演练动作必须规范,联控用语必须标准。生动的模拟演练非常贴近调车作业实际。”徒弟马超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0/9140849233491156360.jpg" alt="" />

  把人救上快艇之后,他发现自己游了大约一分钟。在泳池,同样的距离仅需要几秒的时间。等到把落水者转移到安全位置,他开始发抖,浑身没有了力气,只能由同船的老警察负责落水者的心肺复苏。与水打交道近20年,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害怕”。

  从评分观众数量上来看,2022年的头部音乐综艺难再续写往年的辉煌,之前的大爆款音综都有十几万、几十万观众打分,现在的音综几万人打分就不错了。音综大爆款难寻的背后,除了这类节目自身面临的困境,还有音乐综艺观众被短视频分流、市场环境变化、火爆歌曲的高额版权费用等大环境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当下的音综也无心在挖掘新人、挖掘独特音乐资源方面下功夫,而是在观众的情绪满足上做足功夫。而音乐观众分众时代的到来,也让音综很难诞生全民性爆款节目。

  音乐综艺创作市场越来越细分,民谣、合唱、演唱会等新类型节目出现。比如《我们民谣2022》,聚集周云蓬、房东的猫、陈粒等29组音乐人,用民谣唱生活故事,聚焦民谣音乐最新发展。节目能否找到观众的情感释放点、带火民谣值得期待;《时光音乐会2》有田震、孙悦、梁咏琪等老歌手加盟,她们分享的时光故事,是音乐之外的最大看点;《朝阳打歌中心》找回复古的打歌形式,让新生代音乐人“开麦迎接挑战”,期待发现更多的优质音乐偶像;《来看我们的演唱会》提出“全开麦式演唱会live音综”,张信哲、戴佩妮、江美琪、伍思凯、陈楚生、周蕙等歌手参与,以主题演唱会形式录制,成功唤醒了乐迷对高水平演唱会的渴望和期待。音综的最大革新,就是开始追求演唱会的现场感、场景感,以满足观众对陪伴感的需求,给大家带去沉浸式、强共鸣的观看体验。

  2012年至今,我国牛奶产量维持在3000万吨以上,近五年连续增长趋势明显,2021年达到3683万吨,比2012年增加16%;2021年奶牛单产达到8.7吨,比2012年提高55.1%;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比2012年提高87.7%;规模化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95%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

赵佳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