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大学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20 06:19:45

  又是一年毕业季,很多大学生都存在写毕业论文的困难。随着ChatGPT等AI工具的迅猛发展,学生们会或多或少地借助这些工具撰写论文,这引发不少人的关注。

  的确,AI时代,论文撰写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ChatGPT之类的AI工具可以为毕业论文撰写带来很多便利,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又可以大大节省撰写时间。

  在论文构思环节,学生可以利用AI工具获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借助AI工具评估所选择的研究主题,让AI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前提。在论文撰写环节,学生也可以利用AI的文本生成和问答功能,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丰富完善论文内容。另外,AI工具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论文摘要甚至全文的翻译,学生只需在AI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译后编辑,大大节省了翻译时间。AI可以帮助学生润色论文,使语言更加规范、通顺和流畅。AI还可以帮助学生搜集参考文献,整理参考文献格式。在写完论文之后,学生也可以利用AI进行查重,如果重复率过高,可以利用AI进行改写和其他调整。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指令让AI工具扮演论文评审专家的角色,对毕业论文进行打分并给出具体的反馈。

  首先,AI的使用应该适度,以免对其形成过度依赖。举例来说,我们学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用英文撰写论文,我明显感觉到今年毕业论文的语言质量较往年提高了很多,很少存在语法错误。询问之下得知,学生们自己写完之后都用ChatGPT润色了一下语言。还有个别同学图省事,整篇论文都是用ChatGPT撰写的,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结果自然会被“挂”掉。

  毕业论文的设置,就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和以规范的学术语言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这个工作如果全部交给AI来做,就失去了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变成了对AI功能或者学生使用AI能力的考查。所以,人该做的部分还是需要人来做,AI充其量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辅助角色。

  而且,AI工具也存在安全性隐患,可能会泄露隐私。某些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可能存 在一些敏感信息和涉密数据,不宜对外公开。在使用AI工具的过程中,这些数据和信息可能会泄露,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AI工具是以现有的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算法生成内容,在创造性和创新性方面还远远比不上人类。AI给出的内容趋于程式化和同质化,无法给出个性化反馈。所以,毕业论文中需要体现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内容,比如致谢部分,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更何况,AI工具也并非总是那么靠谱,有时候可能会胡乱编造一些信息。例如,通过AI获取的参考文献,很多都是不存在的,必须由人来验证和把关。AI提供的内容融合了各种来源的信息,如果完全照搬,很难界定这些信息来源是否合规。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AI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误以为使用AI就可以解决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所有问题,而无需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建立知识体系。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学生舍本逐末,过分注重AI的使用之术,而忽视通过踏实学习和长期积累打好基础的学术之道。

  AI工具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执剑人如何去使用它。大学老师应当充分认清AI时代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发生的变化,深谙AI辅助论文写作的优点和潜在风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态拥抱AI技术。

  <strong>降低1分钟跳绳计分标准。</strong>通过对2022年体育中考素质类四个选项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1分钟跳绳的合格率低于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实心球等三个项目。为使四个项目计分标准一致,确保公平公正,从2023年起降低1分钟跳绳计分标准。

  经研究,南平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项目<strong>取消必考类项目测试,所有考生必考类项目按满分计入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总分</strong>。抽考类和抽选考类项目正常组织测试,分值不变。

  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64亿亩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08个,面积超过2657万亩;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53个、国家沙漠公园98个。

  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 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副处长(其间: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参加省直赴贞丰县党建扶贫工作队工作)

  经综合研判,<strong>取消2023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中必考类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0米游泳(泳姿不限)项目测试,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入学生体育中考成绩</strong>。

  “比如新增的土壤知识,应该与水、大气是并列关系,但关于大气的内容有好几节,土壤只有一节,只是让学生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等。”马珏说,这类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忽略原理,容易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需要背,欠缺科学思维,对这一学科缺乏重视”。

吴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