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青少年感知云南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25 15:06:27

  中新网昆明6月24日电(记者 缪超)在云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多次演绎出地质和生命进化的最关键和精彩的篇章。23日,来自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的15名华裔青少年、家长走进位于昆明的云南省博物馆,感知 来自云南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云南省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曾在云南澄江发生,化石揭示着今天高级生物乃至人类的初始痕迹;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也爆发在云南:文山优美始叶蕨化石是最早的有叶植物,曲靖胜峰工蕨化石则是地球第一株有根植物;云南还是生命灭绝和复苏规律的揭秘地,罗平的古化石为探索二叠纪生物大绝灭后的迅速复苏提供了难得的证据。

  1999年,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科学刊物《自然》,刊载了一篇划时代的地球生命科学论文,介绍了发现于云南的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鱼化石“昆明鱼”。这块鱼化石把人类所知的脊椎动物产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原始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具备头颅和脊椎骨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而这条“昆明鱼”是已知脊椎动物最早的祖先。

  14岁的钱宗治说:“我在美国学习到人类由猿进化来,而在云南省博物馆我认识到,脊椎动物拥有共同祖先,生命其实是一个整体。”

  如果说,“昆明鱼”向人们阐述生命是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祖先的理念,那么在云南省博物馆陈列的罗平生物群化石标本,则揭示了生命大绝灭与复苏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2007年,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罗平大凹子村采集岩石标本时,发现裂齿鱼化石,它是三叠纪的常见鱼类。后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发现裂齿鱼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挖掘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将其命名为罗平生物群。

  罗平生物群向世人展示三叠纪海洋面貌,也揭开了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和复苏的面纱。在距今2.52亿年前,地球进入了二叠纪末期,地球遭遇了一次空前的物种大灭绝,海洋中超过95%的生物遭遇灭绝。罗平生物群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是中三叠世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

  在云南省博物馆内,华裔青少年们看到了一张特别的图解——地球史中的五次海洋生物大灭绝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泥盆纪后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灭绝的原因与环境变化有直接关系: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冷、冰川发达、海洋无氧事变等。

  钱宗治感觉这是来自“远古的呼唤”。他说,如果人类发展过度而不考虑环境的话,会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完)

  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准在提升金融市场投资者增配动力同时,还将对汇率稳定起到支持作用。“央行不搞“大水漫灌”,银根没有放松,市场利率保持平稳,有效支持人民币企稳回升。”

  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说,“院团要么紧抓体制改革的机会,在苦练‘内功’的阵痛中‘脱胎换骨’,要么就只有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所以,只有增强自身竞争力才是唯一的选择。”

  正式投入观测后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通过获取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有望在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等高能时域天文、太阳系天体普查、银河系结构和暗物质本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原创成果。墨子巡天望远镜巡天数据叠加,将提供北天球最深高精度、大天区、多色测光和位置星表,作为传世巡天数据,在未来数十年内可用于宇宙中各类天体的证认和系统研究。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开展太阳系近地天体等搜寻与监测研究,服务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测战略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10日,许家印曾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明确表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

  2,东单东北角的“文明华章”花坛顶高8米,以国宝文物何尊、“宅兹中国”文字、国家版本馆等为场景,寓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古为今用中赓续中华文明,走向更开阔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苏孝林还荣获2022年度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终身成就奖”。他还曾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沈皓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