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成果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9 04:49:27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应妮)6月8日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在世界各地,文化遗产正在遭受威胁。一场战争冲突、一次自然灾害,就能让屹立千年的古老遗产瞬间损毁。

  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守护与重光”展览,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简称“联盟”)在35个国家支持的450个项目中遴选重点项目,以“遗产之殇”“联盟的诞生和使命”“遗产守护”“遗产与人”“遗产之美”五个部分,首次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成果,彰 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携手捍卫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表达重建和平的美好愿景。

  2020年8月,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的一场爆炸,让该地一座博物馆展柜里的74件精美古代玻璃制品被爆炸的冲击波全部摧毁。尽管成为碎片被认定为永久遗失,但负责修复的文物团队按照尺寸、材质和颜色重新整理数百块玻璃碎片,然后像完成举行拼图一样重组,让文物再次回到人间。脆弱的玻璃文物无法长途运输来到中国,此次展览则是通过三维扫描进行3D打印和做旧来尽量呈现修复后的文物风采。

  展览现场屹立的巨大拉玛苏雕像也颇令人瞩目。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策展人朱晓云介绍,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中的拉玛苏雕像于2015年被炸毁,数百块碎片散落在大厅。作为博物馆庞大修复计划的一部分,伊拉克和法国专家对每块碎片进行测量、整编和分类,以期尽一切可能复原雕像。“亮相展览的拉玛苏雕塑残片和完整雕像,是根据摩苏尔博物馆提供的三维数据按照0.7:1的比例制作而成;尽管展厅中的拉玛苏雕塑复制品显得很大,但它比真正的文物还要小不少。”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马里破损的古籍手稿、粉碎的黎巴嫩古代玻璃器;可以看到阿富汗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如何得到完整记录与传承;也可以通过尼日尔古代土制民居和贝鲁特近现代别墅的修复,直观了解建筑遗产修复工作面临的挑战。

  遗产守护离不开人,展览中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证者通过视频向观众讲述了这些项目对他们及其社群生活的影响。一位11岁男童在视频中讲述父亲为什么保护也门文化遗产,“他让我们长大了还能看到这些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沉浸式遗产之旅结束,从叙利亚巴尔米拉遗址到尼日尔阿加德兹古城,也门著名的塔楼,再到独一无二的伊拉克泰西封拱门和美丽的亚美尼亚遗址,依托对大型遗址地的高清扫描数据和艺术再创作,观众得以徜徉在这些遥远的文化遗产,感受非比寻常的遗产之美。

  据悉,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于2017年在第一时间响应,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积极参与联盟工作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守护全人类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长期深入参与联盟科学委员会工作,为遗产保护提供专业意见,并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瑞士国家博物馆共同成为全球三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为濒危文化遗产提供安全庇护。(完)

  后来,张铁林选择出国留学,又到香港工作,十几年间写剧本、当主持人、为动画片配音,当然,也拍戏:《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仙鹤神针》《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汉宫飞燕》……如果回头好好看看当年的那些戏,无论正派反派,他的表演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当戏眼在别人身上,他的角色难以让人留下印象。他和多数默默无闻的演员一样,在不那么多的剧本选择里,演一些不太重要的戏和角色。直到1998年,《还珠格格》第一部开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1日发文称,峰会旋风过后,中国领导人“在全球影响力争夺战中取得外交成功”。报道引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宋文笛(音译)的话称,“从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一对一交流的国家领导人的绝对数量来看,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此行是成功的”。报道称,在两次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总共举行了约20次双边会晤,“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有时甚至会拖到深夜”。大部分会晤都在中方代表团的酒店举行。

  葛健曾经提议以这位资助人的姓名命名望远镜,但资助人拒绝了,他更希望以基金会的形式出现,最终命名为达摩基金会望远镜(DEFT)。

  近日,以岭药业总部所在地石家庄部分药店连花清瘟胶囊出现断货情况。记者走访当地连锁药店,有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是有多少卖多少”,有药房甚至表示已经断货。而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总部就位于石家庄,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抢购现象。

  <strong>直新闻</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哈里斯此访菲律宾的一个行程安排是到访巴拉望岛,今天也有外媒记者就这一行程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你对此如何看?&nbsp;</strong>

  张铁林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我没有那么高的使命感去剖析,去抨击,去分析,我不敢奢望自己有这么大本事,我也没有这么大的使命感,我自己也是个老百姓,所以我就写写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并不想站在一个多么高的高度上,提出“生存还是死亡”这样震耳欲聋的问题,“没有这个初衷”,也做不了这样的戏,“能说多少,说多深,说多广,都有局限性”。“一个戏而已,能够有三两句话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讨论讨论”,就足矣。

吴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