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老少匠人接力传承 “龙窑柴烧”焕新机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9 08:40:45

  中新网柳州6月8日电 题:广西老少匠人接力传承 “龙窑柴烧”焕新机

  作者 汤晓逵 刘俊聪

  近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上雷村永兴陶器厂内,68岁的蒋太华和徒弟覃晴调整存放瓷器的架子,为前来体验陶艺的游客布置场地。“等天晴了,我们就把厂房外面地板铺好。”蒋太华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和覃晴商量着工期。

  从18岁开始跟随师傅做陶坯烧窑,玩“泥巴”的蒋太华一玩就是大半辈子,玩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陶艺界“百科全书”。

  1985年,广西桂林全州人蒋太华来到柳城县考察,发现上雷村一带的泥土非常适合制作陶瓷,且当地陶器销售市场广阔,便与同乡开办了这家陶器厂,采用传统的龙窑柴烧技艺烧制陶器。

  作为中国古老的陶瓷烧成窑,龙窑依一定坡度建成,以倾斜似龙而得名,龙窑柴烧技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蒋太华设计的龙窑长约48米,最高温度能烧到1340摄氏度,是目前广西规模较大、保存完好且正常生产的龙窑。

  龙窑陶器烧制过程,需要50多个小时不间断烧火,对烧窑师傅的经验把控有较高要求。且由于烧制过程的不可控性,龙窑烧制的陶器不时会有色彩、纹理奇特的精品出现。

  早年,蒋太华使用龙窑烧制的大件陶瓷用品,如水缸、辣椒盆、花盆等产品一度成为当地的“抢手货”。但随着塑料、不 锈钢制品涌入市场,制陶市场大量萎缩。

  为跟上时代发展,蒋太华自学化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调制出各种制陶配方。他将自己的创作重点调整到茶壶、酒壶等工艺品上,产品附加值、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更高。经历很长时间的市场窘境后,他的陶器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从事陶器制作的几十年里,蒋太华带过的徒弟有一百多人,覃晴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覃晴在多次交流、采购陶器后感受到陶器的魅力,覃晴开始拜蒋太华为师学习陶器技艺。

  伴随陶器烧制技艺的不断提升,覃晴成为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先后到江西景德镇、吉州等地交流学习。“取经”归来后,他将当地桑叶、凤山地方美景等融入陶瓷作品创作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创作品。

  “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感受柳城陶器的魅力。”覃晴介绍,他在柳城县塘进屯蚕文化馆内,推出桑蚕主题的陶器制作研学项目,以此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完)

  各海关自2023年6月20日起恢复受理台湾地区番荔枝报关,并依法依规实施检验检疫。同时,请及时将上述情况通知辖区内相关企业。

  浙江大学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告诉《财经》记者,当前宏观经济恢复较慢、对劳动力需求不足是青年就业困难的关键原因。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保守招聘甚至缩减招聘,青年人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相比于成年人受到的冲击最大,也最为脆弱。

  “相信大多数民众心里‘有杆秤’,不愿轻信某些媒体的攻击和抹黑,更愿意追寻真相,只有更多人了解事实真相,才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薛剑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国六b还没实施,国七又要提上日程了?尽管这只是一个建议,但从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标准切换越快,被淘汰的车企也就越多。在当前本来就竞争激烈且整体增速放缓的态势下,汽车行业也越来越焦虑。

  澳大利亚不希望在台湾问题上发生战争。如果有这样的威胁,我们绝不可能参与。(作者乔瑟琳·谢伊是悉尼大学客座教授,曾担任驻华外交职务,陈俊安译)

  马上就要毕业的张雨蒙还在投简历。张雨蒙告诉《财经》记者,2020年本科毕业时她已经拿到了一家中国500强民企的offer,但她并没有去而是选择在中部一所高校继续读研,但没想到三年后已经是研究生学历的她却还没有找到工作。

苏维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