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树立大食物观 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8 10:48:42

  大食物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创造性提出的重要理念。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情回忆道:“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 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30多年来,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食用菌、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畜禽肉类产量大幅增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大食物观的实践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7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续写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的奇迹,粮、油、棉、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越来越好、吃得越来越营养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数据显示,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但草地、林地和海洋湖泊资源丰富,还有很多荒地和盐碱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必须转变观念,把思路打开,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出口供宰活禽在出场前5天,出口企业或饲养场需向当地海关报告,在海关的监督下进行检疫并经H5、H7亚型禽流感病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宰杀出口。”杨利敏一边对肉鸡采集咽拭子样品,一边向鸡场的管理员进行宣介。

  为更好满足粤澳两地纳税人缴费人的办税缴费需求,横琴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推送、税务直播间、实地走访等方式,为纳税人送上税费优惠政策,通过跨境办税、办问协同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便利的税费服务。

  如果是轻症,包括高热、恶心、呕吐,如果自己能够处理,就尽量居家处理。如果胃口、精神状态都还好,只是一些发热、肌肉酸痛的症状,建议还是可以居家的。

  《通知》要求,<strong>一是主动科学应对</strong>。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部门沟通会商,完善防范应对预案和针对性措施。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知到生产主体,增强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意识,提前做好农资和防寒增温物资储备。<strong>二是强化防寒措施</strong>。北方地区重点做好日光温室维修加固、保温增温、积雪清扫等,防止设施受损和冻害发生。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及时检修大棚骨架,移除遮阳网和防虫网,做好棚内增温补光,提高保温性能。南方露地蔬菜提前中耕培土护根防寒,积极采用无纺布、农膜等浮动覆盖方式防寒。<strong>三是强化田间管理</strong>。及时清沟排渍,科学调控肥水,强化病虫防控,促进植株恢复生长。根据市场和天气情况,及时采收成熟蔬菜。灾损严重的地块,因地制宜抢种速生叶菜,减少因灾损失,增加蔬菜供应量。<strong>四是保障顺畅流通</strong>。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信息监测,适时发布有关信息,引导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合理安排上市档期。指导大中城市健全应急保供机制,完善应急保供生产、运销主体名录,提前做好供需对接、运力储备。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升流通效率。 (中新财经)

  三是大力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非洲的需求就是中非合作的重点。中方将进一步研究对接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非洲农业发展综合规划等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优势,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成果,继续扩大对非贸易,推动中非融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拓展卫生健康、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新动能,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中国从不开“空头支票”,更不会强人所难。我们将把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圆满转交给非洲朋友,由非盟方全权运营管理,中方绝不干涉。如果非方有需要,我们也会竭尽所能,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

  仲量联行1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受经济金融环境动荡影响,2022年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25%,预计2023年投资总额还将下降5%至10%。但酒店投资总额预计将逆势而上,随着各国边境重开,2022年酒店投资已增长10%至15% ,预计2023年将增长6%左右。

黎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