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龙城区议会青岛参访:新场景带来新思路

来源: 舜网
2024-06-29 23:53:27

  中新社青岛6月29日电 题:香港九龙城区议会青岛参访:新场景带来新思路

  作者 胡耀杰 王禹

  “想以青岛为窗口认识内地发展,将所看所学的经验带回香港……”日前,受青岛海外联谊会、香港青岛同乡联谊会的邀请,包括议员林博在内的九龙城区议会一行22人来到青岛参观交流。

  从促成学校结对到推动社会各界互访共建,香港特区九龙城区议员林博在14年的工作生涯中,曾多次为香港和青岛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此行是林博首次来到这座密切联系了近十年的城市。九龙城区议会也成为香港特区新一届区议会上任后首个赴内地参访的区议会。

  林博说,上任以来,大家都想充分利用4年任期多做实事,与内地多交流学习,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于第二次担任区议员的林博来说,他更希望新任期内在服务市民、解决市民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四天的参访,青岛市基层服务创新推出的新场景、新模式,给林博带来不少新灵感、新思路。

  林博看到,社区网格服务中心不仅回应居民生活所需,更通过提供场所,举办多彩活动充实居民生活。“我们参观时,阿姨们正学习传统技艺制作扇子,活动促进邻里和谐的同时,还能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他说。

  在青岛市民中心,当地企业和民众办理审批、社保、公积金等业务可以享受“一站式、一窗式”集成服务;在社区医院 ,居民无需到大型医院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诊疗,中医、西医,包括儿科一应俱全……林博感叹,这里处处充满智慧与创新。

  “我们正在规划申请一个社群活动中心,提供实惠的餐饭和免费的法律咨询等服务,也会参考内地社区工作的经验,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深入到市民中去帮助他们。”林博说。

  “基层是社会的根与本,城市发展或政府部门做得好不好,会在市民身上体现出来。”穿梭在青岛的大街小巷,与青岛市基层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林博说自己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与新一届区议员的使命同向而行。

  五一假期期间,随着古天乐等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上映,香港掀起一股“城寨风”的复古潮,关于这座有百年历史的城寨旧址的保护、重建和旅游开发被提上日程。

  带着如何开展旧城改造和文化保育的思考,林博走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青岛市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近年来,按照“旅游+”“文化+”“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模式,大鲍岛围绕“日逛夜游”定位,加大新业态招商,让这片历史街区日益繁华,重现游人如织的盛景。

  “每一块古朴的砖石都仿佛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对我而言,这是关于城市记忆保护与创意再生的优秀示范。”林博表示,九龙城区将参考青岛模式,通过引入新业态,吸引游客观光,为旧城开发引入经济增长新活力。

  香港与青岛同为湾区城市,都因港而生、向海而兴。巧合的是,十余年前,位于香港九龙城区的启德邮轮码头和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几乎同时开发建设,肩负起开拓城市发展新空间的使命。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已建成集文创展示、美食广场、时尚运动等于一体的多元特色街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港产城一体化’的定位无疑为启德邮轮码头的未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希望未来两个港口能发挥各自区位优势,串联起面向日韩、东南亚的邮轮旅游线路。”林博参观此地时说。(完)

  “一来传承技艺,二来养活自己。”李军伟夫妇靠做灯糕挣了钱,平时也卖馒头,一年下来有几万元收入。(完)

  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街道党工委2021年3月牵头成立北城街道乡村振兴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逐步吸收各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入。联合社开拓出市政工程、物业服务、农副产品销售、电商培训等业务,打造了“北城优品”“北城娃”等品牌,开发出粮油、调味品、休闲零食等40多种产品。“联合社2022年的分红正在计算,预计在60万元左右。”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正阳告诉记者。

  一天接听46个寻医问药电话、为83位村民看病送药,扎根大山深处骑坏6辆摩托车、摔倒不计其数……回想起近30年的坚守和年前疫情感染高峰的忙碌,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下庄河村村医辛平不无感慨,“风风雨雨、一言难尽”。

  这位90后姑娘名叫鲁婷婷,是土生土长的嘉峪关人。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入职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在长城保护研究所田野文物保护部当起了“守关人”。脚穿登山靴,身着冲锋衣、工装裤,时而跪地测量,时而提笔记录。“这身行头,出野外方便。”鲁婷婷说,万里长城第一墩因耸立于讨赖河谷北岸绝壁之上,又名“讨赖河墩”,距嘉峪关关城6.7公里。“每次来,感受都不一样。”鲁婷婷大学的专业是文学,听着呼呼风声,她说今天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志鹏叫来了许宏,两人仔细剥去表面的覆土,一个饰有凸弦纹的铜铃露出了一角。而且就在它的近旁,果然出现了人骨。之后的发掘中,这座被编号为2002VM3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逐渐褪去了历史的风尘。墓主人是一名年龄30~35岁的男性,侧身直肢,头朝北、面朝东,部分肢骨被毁。没有明确的棺木痕迹,墓底散见有零星的朱砂。至于随葬品,除了铜铃以外,还有一件鸟首玉饰、一件呈花瓣状的海贝“项链”以及漆器、陶器等上百件。尤其夺人眼球的,是一堆细小的绿松石片,断续分布在墓主人的肩部到胯部,总长超过70厘米。

  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4000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林俊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