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上扒龙船:千年习俗走龙亲祈丰年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9 12:36:33

  中新社桂林6月9日电 题:漓江上扒龙船:千年习俗走龙亲祈丰年

  作者 周利朔 蒋丰慧 涂丽莎

  “哦哦,吔嘿,吔嘿哦吔嘿......”伴着鼓点,袁吉东与同伴唱着村子里代代口传的“龙船歌”奋力摇桨,身下的龙舟溅出一串银色水花,乘风破浪。

  临近端午,在深圳务工的袁吉东请假回到广西桂林市大圩镇袁家村,连日训练扒龙船。在他心里,在外漂泊,只要端午时回袁家村扒龙船,便能感觉根仍在家乡。

  扒龙船是划龙舟的桂林民间称呼,丰富的水资源赋予桂林足有千年历史的龙船文化。唐朝诗人李商隐《桂林》中,“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龙移”“箫鼓”便与龙船习俗十分契合。

  不同于其他地区龙舟竞速的风格,桂林形成了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龙崇拜”为内核的龙舟习俗,包含请圣下殿、拜庙、龙船起水、龙王下水、采青、走龙亲、龙王巡游、收兵等环节。2008年,“桂林龙舟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林龙船主要用于巡游,龙船船体庞大,长度普遍都在三四十米以上。龙船装饰有旗斗、万年伞、摇钱树等,十分华丽。”桂林市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尹文军介绍道。

  据统计,2018年,桂林的漓江、桃花江水域上,有38条传统龙船畅游江面。

  依江而居的七星区龙门村7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扒龙船。在村民李四有的记忆里,每逢扒龙船“五年一小扒,十年一大扒”的年份,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举行仪式,请庙里的老龙、飞龙、黄龙、红龙四龙王下殿。大年初六之前挑一个吉日举行游龙会,大伙向龙王撒米、敬红包、放鞭炮,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李四有如是说。

  “走龙亲”是桂林龙舟习俗中强化村际关系的联谊活动,龙船起水后,各村、乡都会派帖邀请友好村的龙船来村里游玩串门、联络感情。

  李四有介绍,待到端午佳节,装饰一新的龙船在江面游行,各村的船队相互较量,鼓声、唢呐声混着桡丁号子回荡江面,岸边看客呐喊助威,好不热闹。

  84岁的龙门村村民黄石宝,是村里“退休”的龙船鼓手。回忆起端午扒龙船的情景,他总会用手打着拍子,嘴里哼唱“龙船歌”。“大家齐唱开船歌,扒船更有劲儿。”

  具有浓厚山歌风格的龙船歌以助声词形成曲调,用以激励桡丁和统一划桨动作。在龙门村,已形成了系统的龙船歌体系,包含“集人歌”“发兵歌”“采青歌”“拢边歌”等曲谱。为更好地传承桂林龙舟习俗和龙船歌,近年来,龙门村将桂林龙舟习俗带入了小学。

  自20世纪80年代桂林市恢复龙舟赛事以来,每届比赛都吸引越来越多龙门村的年轻人参与其中。17岁的莫宇翔从学校里学习到龙舟习俗和龙船歌,如今已是龙门村竞速划船青年队的一员,常前往外地参赛。

  如何将桂林龙舟习俗传 承下去?叠彩区大河乡白石潭村村民刘润发,从2015年开始便走访村户、联系专家学者,历时两年将龙船歌曲、民俗礼节等整理成册,无偿分享给周边村屯。

  “每次看到长辈们走龙亲时发自真心地问候拥抱,我都会为这样的情谊感动,龙舟习俗包含的东西很丰富。”刘润发表示,自己计划在2028年扒龙船“十年一大扒”前,打造一家龙船文化公司,吸纳更多的青年人才传承创新龙舟习俗。“龙舟习俗在传承中自己‘造血’,才能真正做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完)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说:“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全球制造业采用自动化的关键指标。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飙升至每万名员工141台机器人,是6年前的两倍多。中国机器人密度快速增长显示了迄今为止的投资规模,不过仍有很多提升自动化的空间。”

  但郭威提到,但并非所有医院都具备同济医院这样的条件。此外,院感防控存在一个“两难选择”,即如何平衡加强新冠的院感防护与积极推进医院其他病情的救治工作。他解释,有些医院不具备设置缓冲病房的条件,不能在一线发现阳性病人,患者和医护人员被传染的风险会增加。但另一面,如果医院对缓冲病房管理严格,也会降低收治效率,“因为缓冲病房有特殊的要求,比如独立的单间或者两人间,医疗资源的占用率更高”。

  评论还称,对于已步入歧途的违纪违法干部而言,认清形势、尽早回头,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主动投案,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换句话说,强制性措施是对事中持续监管提供必要支撑。“一旦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股东存在不规范行为,可以按照这一规定,对问题股东进行处罚。”李广子说。

  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破冰行动》就是根据上述扫毒行动改编的,李春生特别推崇这部剧,他要求以该剧热播为契机,加大禁毒教育宣传力度,掀起禁毒热潮,全力推进“全民禁毒工程”。

  此次发布了维护烈属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例中,革命烈士卢兴的遗孀董某现年83岁,由孙女卢某长年照顾。老人住房被拆迁时,政府为照顾烈属,特批安置给老人一套房屋,并按其意愿将孙女名字加在拆迁协议后面,注明董某百年后房屋产权归卢某所有。卢某却擅自将房屋卖给同事李某,后来李某起诉卢某和董某要求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被法院以卢某系无权处分为由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李某仍占有房屋。2022年,董某办理不动产权属证书,多次要求李某搬出未果,无奈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搬出案涉房屋。法院认为,房屋被老人孙女卢某擅自转卖的行为既不合法,又违背政府优待烈属的初衷,导致烈士遗孀老无所居。法院从关爱烈属的角度,动员李某主动搬离。经过法院调解,三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同意限期搬出案涉房屋。此案通过司法手段推动落实烈属优待政策,切实解决烈属生活困难,依法维护烈属合法财产权利,保障烈属居住权益,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弘扬英烈精神、褒恤烈属的生动司法体现,有利于推动营造关爱烈属的良好社会氛围。

张芳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