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古代科技文物精品上海展出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20 08:39:27

  中新网上海6月18日电(记者 陈静)华美婉约的丝绸、庄严浑厚的青铜器、轻柔朴质的纸张、光彩流转的瓷器以及巍峨奇巧的建筑……124件/组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展品18日起在上海展出,从多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 ,辉煌灿烂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自远古时代开端后,不断积累,历经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至明代中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18日在奉贤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部分,带领观众穿行时空铺就的科技文明走廊。

  古代造纸印刷术、古代瓷器制作术、古代青铜铸造术、古代丝绸染织术、古代建筑制造术,在“溯古撷珍”部分展览中,记者看到了中国古代先民勇于进取、长于思索,在织造、冶铸、陶瓷、造纸印刷、建筑等多个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的努力。据悉,这些科技创新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签约,奉贤博物馆与宝鸡周原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签约,未来各方将在文博展览、文物保护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博事业更好发展。

  据了解,除珍贵的文物展品之外,奉贤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社教活动和互动体验装置。观众可以在展厅亲手触摸数千年前的盘龙城遗址陶器碎片,想象商代先民制作陶器、刻画花纹的场景,用指尖感受千年前水、火、土的交融;也可以参与“妙手匠心”等不同体验活动,尝试深入了解展品背后故事,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更可以接触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微观世界探秘等科学项目。奉贤博物馆方面表示,希望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方式,带人们感受中华科技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体会古代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火花。

  在展厅的“文物可接触”互动区域,观众可以将手伸入透明罩中真实触摸陶片文物。据透露,在此区域,共计放置来自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5件纹路各异的陶片,观众在亲手触摸文物的同时,可以真切感受历史在文物上留下的痕迹。

  据介绍,展览期间,展厅将持续更新展品,数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会先后来到奉贤博物馆,其中包括有“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皇帝龙袍、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等重磅展品等。(完)

  在比赛中,切阳什姐拿到了女子35公里银牌,老队友刘虹目睹此景也感慨道,“她也快要33岁了,这个年龄还在出成绩,我们应该向她致敬。”

  克孜尔之后,石窟沿河西走廊才进入中原腹地。唐朝时,皇帝两度入蜀避祸,政治经济重心一度南移,石窟的火种又传入巴蜀,以至西藏。“我们一般把(中国)石窟分成四个大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是现在的四川重庆还有江浙一带、西藏地区。”杭侃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初晓表示,中巴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该协议让中国与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的巴西可以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和金融交易,不仅便利了中巴贸易往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还将刺激双边贸易,提升中国对巴西投资便利性。

  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宿白的研究也为云冈石窟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阶段。正如杭侃所说:“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美术史、艺术史,宿先生之后则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去做研究。”

  “交流非常踊跃,我从中感受到大家内心深处的中华民族情怀,体认到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台生王伊瑄受访时说,她将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之间的交往,希望两岸新一代携手圆梦,共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些学生为了准备专升本考试,对于实践实训敷衍了事,甚至放弃专业实践及实训,极大地忽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严重影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育,脱离了高职教育轨道。”他表示,也因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专升本的意见不一。

郭初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