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传佛教人士捐资助学:慈善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力量

来源: 能源网
2024-06-28 20:25:24

  中新 网西宁6月27日电 题:青海藏传佛教人士捐资助学:慈善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力量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慈善事业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力量,它体现了人类的同情心和关爱精神。”青海省佛教协会秘书长李加才让26日表示。

  当日,青海省佛教协会联合黄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协会,向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金星留守学校和中国传统村落积石镇西沟村,捐赠240袋大米和约750床棉被。

  近些年,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更登桑布活佛发起成立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协会,不断汇聚天南海北的爱心物资,捐资助学、慰问困难群体,步履不停。

  走进金星留守学校,读书声朗朗。金星留守学校校长韩世杰介绍,学校由爱心人士捐资建设,占地95亩,是该县首屈一指的花园式学校,“我们每年鼓励师生种植蔬菜、水果,让大家体验劳作。而到了七八月份,我们收获的瓜果蔬菜供师生食用。”

  “我们学校的学生包括汉族、藏族和撒拉族等。办学期间,我们受到了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和帮助。而今天的这笔捐赠,是近些年我们接收到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捐助。”韩世杰言辞恳切。

  “通过这次公益善举,爱心人士与我们的留守孩子的心紧紧融合在一起,此刻,我们是幸福的。”韩世杰说,“每一次爱心捐赠,都让我们的心里充满感激。我们要办好家门口的留守学校,办名校、创品牌、争第一。”

  李加才让对学生们说,一些同学在求学道路上可能面临着困难,“但请相信,你们并不孤单。”

  “金星留守学校白天是学校,晚上就是学生们的家。”更登桑布勉励道,希望大家承担学校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健康成长。

  中国传统村落积石镇西沟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当日除了获赠大米、棉被外,还获赠一笔捐款。

  西沟村党支部书记韩守仁说,“感谢向村里的脱贫户和学校捐赠物资。我们有个想法,要在上级政府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在村里的学校开设食堂。”

  西沟小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我们学校学生居住比较分散,中午部分学生会带午饭到学校。如果将来建起食堂,这部分学生就会在学校食堂吃上热乎饭。”

  “爱是每个民族都在追求的价值。”更登桑布表示,我们希望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李加才让说,更登桑布活佛开展的各类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激发了很多人内心的善良和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慈善行为不分大小,每一份微小的善举都能点亮他人心中的梦想。”(完)

  擦洗碑刻后,碑上的文字逐渐显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用篆字书写的额题“大唐天竺使出铭”。这方碑刻虽已残损,但还残留有阴刻楷书24行,从书法和格式上都具有唐代碑铭的特点。经考证,它记录了王玄策第三次出使,是目前西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唐代碑铭,也是唐—吐蕃—天竺道路的重要实证。

  2022年12月8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公布次日,交通运输部就印发通知,提出落实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

  她建议,肿瘤患者放疗期间整体上多表现出气阴两虚的证型特点,可以采用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养,在内服治疗上可以使用益气养阴的方剂,饮食上要尽量避开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气阴的损伤。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刘育英)在17日举行的2023年元宇宙创新探索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坚持产业培育与规范治理并重,稳妥推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这项20世纪以来中印交通史、唐蕃交通史上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国学者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在西藏考古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目前中国考古工作者提出的关于象雄考古、吐蕃考古、高原丝绸之路考古、西藏佛教石窟寺考古等前沿性的学术课题,已引起国际藏学界高度关注,其研究成果日益得到中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近日,记者从广西大学林学院了解到,该校植物生理生态与进化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以兰科石斛属23个种/品种的植物为研究材料,揭示了兰科植物花寿命维持的生理机制,为长寿命花的兰科新品种的繁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实验植物学杂志》上。广西大学林学院助理教授李佳蔚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曹坤芳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石宝为论文通讯作者。

刁佑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