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短视频上瘾怎么破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5 13:25:32

  短视频又被“锤”!

  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刷短视频,且受访者年龄段越低,刷短视频兴趣越高;近七成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

  短视频沉迷并不是新问题。近些年关于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话题,一直受到关注,虽然一些平台推行了防沉迷模式,但从实际效果看,似乎至今未有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法。

  短视频,为何越刷越上头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开始刷,晚上睡觉后还偷偷蒙被子里刷,吃饭、上厕所甚至洗澡都要开着。”提起短视频,北京的刘女士止不住地抱怨,“尤其是一些短视频App的沉浸式界面,让孩子看不到手机状态栏的时间,刷起来没完没了。”

  大人小孩机不离手,短视频,为何让人越刷越上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倪端宇说,这主要和大脑机制有关。

  “短视频能够激活大脑内的奖赏系统并引起多巴胺的分泌,这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会让人产生愉悦的体验。”倪端宇解释道,大脑中的这种愉悦回路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是对有利于生存的良性行为的奖励。

  “当某件事能够带来愉悦感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再做一次;愉悦回路的刺激越强,奖励就越大,这种模式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同时意味着,我们对这个行为上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倪端宇说。

  短视频正是在通过精妙的设计来激活愉悦脑回路。

  “短视频会想方设法在第一秒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让人产生快感;随后,再通过频繁变化的画面不断地制造刺激,诱使人沉溺其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一花解释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刷得停不下来的原因。

  “就像在拆一个个‘视频盲盒’。”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说,在点开观看之前,没有人知晓下一个视频的内容,这会使人产生一种不确定性。“而在观看之后,不确定性随之消除,好奇心得到满足,我们即使对视频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是在不断重复的上滑过程中,就已经能够感到愉快。”

  刷久了,会不会让脑袋变笨

  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变得难以集中?说好的早睡呢?怎么刷着刷着天就亮了?

  这是不是你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刷短视频根本停不下来,采访中,不少人感叹:慢慢地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变得缓慢了,记忆力减退了……就好像短视频让脑袋变笨了一样。

  真的如此吗?

  “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量的神经细胞会建立起连接和神经通路。”倪端宇告诉记者,在之后不断的修整过程中,根据“用进废退”原则,经常使用的神经通路得到巩固,不常用的则会逐渐消失。如果青少年总是沉迷于短视频无法自拔,那么与之相关的通路就会被加强,从而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力、感知力、思维模式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而碎片化、快节奏和即时满足是短视频的突出特点,这种媒介环境并不利于持续专注于某一个主题或任务。”倪端宇说,“长期沉溺其中,大脑会逐渐习惯于接受快速变化的刺激,可能导致青少年注意力分散、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相较于阅读、推理、写作、书画等活动,观看短视频带来的愉悦是更快、更直接的,但也可能只是短暂的、虚无的。

  受到影响的不仅有大脑,其他身体器官也可能会跟着“遭殃”。

  李一花说,“青少年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和视力下降。近年来,干眼症逐渐低龄化,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较高,这和不健康的用眼习惯紧密相关。”与此同时,青少年在刷短视频时,如果长时间佩戴耳机,并且音量设置得过大,会直接刺激耳蜗里的毛细胞,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观看短视频还让很多青少年变成了‘低头党’。”李一花补充道,“这可能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如弯腰驼背等。不仅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还会对脊柱造成损伤。”

  在社交方面,短视频沉迷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姚贵忠说,“过度沉迷于短视频、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就会减少。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现实世界的兴趣,变得孤僻、内向,甚至出现社交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姚贵忠介绍,青少年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可能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面对短视频的诱惑,就更容易迷失自我。

  “这并不是异常,更不是‘病’,而是这一年龄阶段本身就具有的特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正确引导。”姚贵忠特别提醒道。

  循序渐进 系统“脱敏”

  “管还是不管”,时常让刘女士陷入两难。

  “我已经数不清多少次要求孩子删除这些短视频App了。”刘女士向记者反映,短视频防沉迷模式上线前,自己经常要和孩子陷入“删除安装”拉锯战,几次下来,自己身心俱疲,跟孩子间的感情也大受影响。“孩子总觉得我管得严,说不了解这些视频的话题,担心自己在学校里没朋友。”

  “家长判断是否沉迷,时间长短很重要。”李一花介绍,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一定条件连续超过3个月,即可被视为网络成瘾。

  “无法自我控制和影响其他活动也是短视频沉迷的两个突出表现。”倪端宇告诉记者,很多青少年能够意识到自己沉溺于短视频的时间过长,还会因此感到后悔和自责,但是没办法及时停止,反而越陷越深。

  “当出现对别的事物兴趣减少,甚至不能正常吃饭、睡觉和学习等情况,就要引起警惕了。”倪端宇说。

  究竟该如何预防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沉迷?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会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短视频上,是因为缺少其他选择。从这个角度看,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替代性活动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转移其注意力。”姚贵忠告诉记者,这既包括探索和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例如阅读书籍、户外运动、绘画等;也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保有其他的重要事项需要关注和处理;还可以和身边的家人、朋友等多交流,从社会互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当青少年能够从真实生活中感受到爱、归属和自我价值时,自然不会被困于虚拟世界中。”姚贵忠说。

  “一旦发现短视频沉迷问题较为严重,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温水煮青蛙’式的系统脱敏疗法。”倪端宇举例,假如青少年每天花费5小时在观看短视频上,那么在刚开始采用脱敏治疗时,可以先将时长减少至每天4小时;如果能够做到,就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适应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进一步减少观看次数和时间,直至达到最终目标。

  在此过程中,青少年的监护人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李一花特别提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旦家长试图强制收掉手机或者让孩子立刻停止观看任何短视频,青少年的大脑就会进入多巴胺赤字状态,巨大的落差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甚至更加冲动的行为。不但无法有效戒断短视频,还可能影响亲子关系,甚至让青少年出现叛逆倾向。”

  “当然,短视频也并非洪水猛兽,不必妖魔化它。”在姚贵忠看来,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短视频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有人从中找到了丰富和提升自我的途径,也有人在闪烁的虚拟幻境中逐渐迷失方向。

  不可否认,在短视频平台中,浅显易懂、新颖有趣的科普视频也越来越受到青少年青睐。

  “这些短视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进行信息传达,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具体化和可视化,方便青少年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内容。”李一花说。

  对此,倪端宇表示认同,“应该辩证看待短视频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其正面作用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监督。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乐趣时,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而宋忠平则表示,美、日在中菲关系上的挑拨离间对中菲关系发展有负面影响。“无论回顾历史还是着眼当下,菲律宾政府都应该看清楚,中美两国究竟是谁在真正帮助菲律宾实现其国内目标发展,比如在杜特尔特时代,中国帮助菲律宾扫毒、反恐等举措,这才是菲律宾真正所需要的帮助。”

  公开简历显示,宋凯1965年出生,今年58岁,1988年工作生涯起步于辽宁大学体育教研部。1998年短暂从沈阳市体委副主任过渡后,宋凯进入辽宁省体育局领导层,担任局长助理。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沙利文此行大致有三方面意图。首先是安抚盟国,美国意图向盟国重申和强调,美国不会抛弃盟国,也不会根本性改变对华立场,以确保盟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谓领导地位的信心。第二是拉拢盟国。沙利文预计将在盟国发表较多负面涉华言论,从而推动盟国跟随美国对华相关战略竞争政策,这是典型的伪多边主义操作。第三,沙利文此行也是向其他国家发信号,在涉及到中美发生纠纷时,他们需要选边站队,服从并支持美国及其盟国。

  作为高度依赖技术革新的产业,当前在动力电池行业占据主流的锂电技术,会不会迅速被另外一种技术颠覆?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当前围绕锂电形成的产业链,又该如何应对?

  2022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为推动中美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关系将因此迎来转圜改善的机会窗口。然而,此后美方的一系列错误言行导致两国高层交往陷于停滞,双边关系再结寒冰。

  “总体来看,电池的规格尺寸偏多,适应性不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大会上表示,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吴刚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