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荔枝网评:流传千载,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7-09 15:49:50

  悠悠大运河,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近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

  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大运河始于春秋时代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绵延3200余公里,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今天,我们探索大运河里的千年文脉,读懂流传千载的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保护为先。大运河的价值,不单单是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存在,更在于其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北京的澄清闸、天津的金钢桥、河北沧州铁狮子、河南的惠济桥、山东的光岳楼、安徽的泗水河段、江苏的扬州天宁寺、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浙江杭州的富义仓……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等世界文化遗产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保护大运河,就要强化保护意识,统筹做好提升沿河品质、水生态修复、文化遗存保护、护岸建设、绿化植被等工作;要加大谋划力度,利用独特的运河优势,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重点项目建设;要强化工作协同,加强属地部门协同联动,把大运河保护与航道建设、防洪排涝、环境整治、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大运河添彩,让大运河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传承为本。运河文化多风采,流传千载总有“新”。从最初运河的开凿,到隋唐大运河的拓展,再到元代大运河的“裁弯取直”,再到今天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牵手,守正创新成为大运河亘古千年的“灵魂”。大运河沿岸的河道、船闸、会馆商铺、古街古寺等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以及具有大运河特色的饮食、戏曲、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背后是运河文化以新技术和新表达滋养精神,见证一座座城市因水而兴、一个个区域交流融合、一户户人家烟火升腾。我们坚信,千年大运河在坚持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与利用,未来更加可期。走过绿杨城郭,古巷清曲,也走过四时变幻,中国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定会更加耀眼瞩目。(唐代远)

  一元复始,很多市民在倒数中传递新的企盼。作为北京城市复兴新地标和城市更新金名片的首钢园,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以流光溢彩的形式告别过往。一条全长3公里的光影长廊将火红雄劲的高炉、晶莹剔透的滑雪大跳台和变幻多彩的晾水塔逐一点亮,拉开了迎接新一年的序幕。当“2023新年快乐”在主屏幕上浮现时,新年钟声响起,在场民众举起手中的国旗,发出最真挚的新年问候。

  2022年12月31日,蓝色港湾灯光节暨庆贺新年活动举办,绚丽的灯光秀、热情洋溢的乐队表演以及引人入胜的活动内容,让光影艺术文化与商业融汇在一起,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国际化服务升级奠定了基础。

  <strong>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机遇</strong>

  接警后,广西海警立即启动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指派摩托艇火速前往事发海域进行救援,并通过电台提醒过往货轮,注意避让遇险渔船。

  据介绍,永定河门头沟段全长102公里,其中山峡段河长92公里,治理长度共23.1公里。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加水源涵养能力、维持河道生态基流为重点,在维持现状防洪能力的基础上,对永定河和清水河进行生态修复,门头沟区自筹1.9亿元配套资金,统筹各镇完成土地腾退面积2000余亩,全力保障了工程项目的顺利收官。

  习近平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乃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