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所法国高校代表赴长春参加教育展 开拓中国生源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7-01 02:25:35

  中新网长春4月14日电 (高龙安)“我们法国见”法国高校春季教育展——长春站活动14日举行,32所法国高校代表组团参展。此展由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主办,是今年以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法教育交流活动。

  法国高等教育署及中国留法校友会中国区总协调员Barbara Gandriaux表示,法国院校在全球排名中表现不凡,留学生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全球顶级的高等教育资源,接受极具性价比的优质进修课程,并可以同法国本土学生享有相同的福利。

  据了解,法国拥有72所综合性公立大学,300余所工科、商科和其他专业型高等院校,涵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及专业技能培训等领域。

  Barbara Gandriaux表示,法国高校现有1700多个英文授课课程,中国留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进修学习。为确保中国留学生顺利赴法学习,在中国有近50位法国高等教育署专职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从最初的信息收集、建立留法进修计划,到归国后求职就业,将提供陪伴式帮助。

  活动现场,巴黎西岱大学、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等学校的展位前聚集了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他们 纷纷向校方咨询课程内容、奖学金,及赴法留学所涉及的签证、生活开销等方面的问题。

  图卢兹商学院校方代表Margot Grès表示,中国留学生学习认真刻苦,基本功扎实,该校在中国招生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受到了留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此次参展,她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东北地区学生赴法学习的意愿。

  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中国总代表徐燕是第一次到长春参加教育展。她表示,该校已与中国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交互设计、游戏设计等专业受到中国留学生的欢迎。今年,校方希望扩大学校在中国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生源。

  据介绍,“我们法国见”法国高校春季教育展于4月13日—28日在中国六地设展,共有46所法国知名高校参展,长春是该展在东北地区唯一的站点。(完)

  据悉,今年春运自1月7日开始,2月15日结束,预计探亲客流将成为主流,整体呈现稳中有增,节前相对分散,节后返程较为集中的趋势。客流高峰将出现在春节假期前后和元宵节后,具体为1月19日(腊月廿八)、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旅客流量流向的重点将为三亚、哈尔滨、成都、重庆、广州、上海等城市。

  广州地区春节客运指挥部办公室预计2023年春运旅客到发总量相比2022年春运有所增长,节前高峰时段、热门线路运输比较繁忙,节后返程高峰期,广州南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重点枢纽夜间到达旅客接驳疏运工作压力凸显。

  中国民用航空局总飞行师万向东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春运期间旅客订票情况,订票峰值出现在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至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

  Markowska提醒,失业率上升将拖累消费,对许多企业的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迫使它们削减更多成本并裁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松露开始出口到境外,身价从此开始上涨。“最初一斤鲜松露的价格只有十几二十块钱,后来涨到了几百块甚至上千元一斤。”会东县松露保护协会会长杨远朝见证了松露价格的一路飙升。

  <strong>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价值之维擢升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指向。</strong>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进而固本强基“五个认同”、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旨归之现实澄定。在现实性上,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精神引领与民族国家价值诉求的社会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然指涉多元族群在交融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内生且不断得以集聚之共识性价值与共鸣性情感,其生发于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意涵滋养。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共创的文化积淀、共享的价值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基因和共享价值理念的历时承载,厚植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滋养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寻向。据此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清楚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认着中华文化一体共演之价值维度,最大限度地包容着民族社会价值体系之共识凝聚,在文化传承和弘扬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现实应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本强基“五个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精神支撑和动力保证,既是政治遵循也是实践抉择。

黎长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