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传统交融碰撞 广西南宁上演民族时装大秀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29 12:52:38

  中新网南宁6月29日电(陈冠言)壮族服饰的牛角帽、铜鼓纹样,水族的马尾绣非遗技艺,苗族服饰中的堆绣非遗技艺,侗族服饰中经典的“八菜一汤”纹样......当民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时装的设计,观众领略到的是时尚与传统的交融碰撞。

  28日晚,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民族博物馆携手举办的衣路红·红裳共筑梦——2024年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创”成果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现场展示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创设计产品、人物彩妆设计作品等教学成果,并上演了由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带来的民族时装大秀。

  设计师们在对各民族传统服饰了解的基础上,将别具风格特点的民族元素进行设计运用,把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元素相融合,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今天能够来到这里观看走秀,我感觉非常荣幸。”来自缅甸的杜辛米米瑞(Daw Zin Mi Mi Shwe)近期带队来到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纺织服装领域技术技能培训,当天该团队受邀前来观展。杜辛米米瑞表示,中国历代的传统服饰传承至今,还能结合现代青年的想法、创造力,设计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新品,自己觉得很新奇,也很震撼。“培训结束之后,我会在缅甸开班,把我在中国所学传授给缅甸的年轻人。”

  培训团成员杜瑞玛昂(Daw Swe Mar Aung)则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秀,收获良多。“今天看到这样的展览,服装设计那么新颖、华丽,我感受颇丰。回到缅甸之后,我希望能把我们在中国学到的服装设计和制作技艺,领略到的文化,都一并教授给学生。并且,我打算利用周末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杜瑞玛昂说道。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生芳介绍,长期以来,该校坚持与政府、行业、企业、博物馆等多方紧密合作,坚持“衣食商”国际化办学特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力争实现“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多模态融合创新发展。

  下一步,该校将一如既往,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产教融合走深做实。(完)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2663724664.png" alt="四海同贺中国年丨多国人士为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庆祝春节的方式有何异同?春节作为“第三种文化”,是否受到住在国的文化影响?</strong>

  今年春节,记者一来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就看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为除夕夜做准备,今年空间站上的春联是由三人共同创作而成。“盛世中华”,由01航天员费俊龙书写,“筑天宫奋楫扬帆”由02航天员邓清明书写,“建强国激流勇进”由03航天员张陆书写。随后,他们将春联挂上空间站,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当晚,帝国大厦楼顶如期亮起“中国红”。在连接纽约皇后区与曼哈顿区的地铁上,市民拉巴莉看着车窗外的城市天际线对记者说:“农历新年就要到来,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曼谷1月22日电 (王国安 赵婧楠)泰国国家旅游局22日在曼谷向中国香港演员米雪、任达华以及香港知名旅游专栏作家胡慧沖颁发感谢奖,并授予他们“泰国之友”称号,以表彰他们在促进两地旅游业交流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洪彦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