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四年亏损4200亿!

来源: 金羊网
2024-06-01 21:21:14

  原创 翼哥 民航之翼

  5月的最后一天,民航局发布了《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数据显示:

  2023年,全民航:

  营业收入10237.3亿元,同比增长68.3%

  亏损210.7亿元,同比减亏1907.4亿元

  其中:

  航空公司营收6761.0亿元,亏损58.8亿元

  机场单位营收1019.8亿元,亏损198.9亿元

  保障企业营收2456.5亿元,利润47.0亿元

  根据民航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三年里:    

  2020年,全民航亏损9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794亿元。

  2021年,全民航亏损842亿元,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

  2022年,全民航亏损21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1771亿元。

  也就是说,2020-2023年的4年里:

  全民航累计亏损高达4201亿元,航空公司亏损为3296亿元。

  虽然民航亏损如此多,但是我们也看到:

  一、中国民航具有强大的韧性

  其实与其他行业相比,民航业是个小行业,全行业年收入也不过万亿元,有的行业巨头一家收入就可以超过全民航的收入了。    

  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民航业,4年亏了4200亿元,这个亏损金额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就是在这么巨大的冲击之下,4年来,全民航的航班生产、旅客运输工作还是持续稳定开展的。

  4年来,中国民航业没有一家公司破产倒闭,这在全球民航业也是没有的。

  当下,随着经济向好,民航业恢复常态,中国民航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

  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市场空间,辽阔的国土面积,都是中国民航业强大韧性的基础所在。

  二、中国民航业在持续向好

  2023年,虽然全民航还在亏损,但我们已然看到盈利的曙光。

  事实上,2023年,全民航大幅减亏1907亿元,航空公司减亏近1644亿元。

  广大人民出行的欲望强烈,世界那么大,大家都想出去看一看。

  2024年一季度,航空公司实现盈利24.6亿元,有16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

  2024年,中国民航有极大可能实现盈利。

  展望未来,虽然民航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实现持续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

  三、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过,当前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是行业没有出清和整合。

  4年来,没有一家航空公司倒闭,说明大家对民航业未来发展都充满信心。

  但另外一方面来看,没有完成行业出清,没有实现行业整合,这对于民航业的良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6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4家。

  截至2023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4270架,比2019年底增加了452架。

  三大航在行业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从总周转量来看。

  南航集团25.1%,较2019年下降了0.1%

  中航集团21.5%,较2019年下降了3.1%    

  东航集团19.2%,较2019年下降了0.3%

  二是航空公司债务压力持续攀升。

  连续四年的亏损,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许多航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

  短期内,航空公司业绩实现大幅改善还是非常难的。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航空公司业绩改善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

  三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民航业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巨大。    

  油价的大起大落,汇率的居高不下,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贸易纠纷 持续不断,这都将给民航业的复苏和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2024年,对于中国民航业尤为关键。

  翼哥认为,因为前面已经连续4年亏损,今年民航业必须实现盈利,这对于提振全民航发展信心尤为重要。

  上半年亏损已成定局。

  暑运旺季非常重要。

  所有民航单位,尤其航空公司必须要迎难而上,放手一搏!

责任编辑:张恒星

  有从业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资本驱动的行业,且回报周期特别长,受资本市场的影响会更大,“之前市场过热、资本过热,大家都觉得应该自己建厂、要自己把管线推动到上市,那现在(卖掉厂房等)其实是市场更加合理的表现。”

  据统计,该节目前七季收视总计超过30亿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诗词热、国学热、国风热和文物热,成为观众春节假期不可或缺的“精神陪伴”。

  到了2010年,叶向东带领团队研发出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离子释放器技术,开创了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的生态化时代。

  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中国阿根廷研究小组成员罗米娜·苏达克谈到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抗疫时说,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其一贯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4、有自伤、自残行为,比如用刀划自己手臂,拿头撞墙等表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正是由于去年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力度空前,短期造成财政减收,得宏观税负明显下滑,企业负担减轻。不过去年经济形势严峻,为了应对经济下滑而在短期出台了特殊的阶段性的大规模税费支持政策。而且去年留抵退税将部分行业企业的未来年度的存量税额一次性在当年退还,增值税收入大降,另外叠加去年制造业等缓税费等,使得小口径宏观税负明显下跌。

吴欣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