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三代”用大黄鱼奏响海洋牧歌

来源: IT之家
2024-06-03 15:26:26

  中新网温州5月31日电 (曹丹 周舟)晚上十点,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30多海里外的南麂岛渔业养殖基地里,一条条刚捕捞上岸的金色大黄鱼不停地跳跃着,渔民们麻利地进行分拣,放进海水和碎冰混合的低温箱里。

  “今晚我们要打捞3000斤大黄鱼。”九三学社社员、温州海派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端萍介绍,“我们都是定制化捕捞,客户定多少我们当晚就捕捞多少,保持大黄鱼新鲜口感。端午临近,大黄鱼用于送礼、酒店宴席较多。”

  林端萍是土生土长的南麂岛人,父亲和爷爷都是渔民。从浙江海洋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毕业后,她开始到电力部门上班,两年后决定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从事大黄鱼养殖工作。“大海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池,回到家乡的我总觉得能量满满。”林端萍说。

  南麂岛海域每年冷暖洋流交汇,天然饵料丰富,是野生大黄鱼产卵与洄游索饵的理想地。在江浙一带,大黄鱼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菜肴,但是传统的水产养殖低产低效,当地渔民用“靠经验、靠体力、靠天气”道出了这个行业的困境。

  “网箱养鱼是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网箱结构简单,框架主要是木板和泡沫板。我结合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成果,引进挪威的技术,用深水抗风浪网箱设备养殖大黄鱼,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养殖容量大、养殖场环境好等优点。”站在捕捞的渔船上,林端萍指向养殖区浮动的圆形网箱介绍,“这里最大的网箱周长达96米,每个网箱内有上万条大黄鱼,年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科技赋能助力大黄鱼产业丰收。为了让自己的大黄鱼成为消费者眼中的“放心鱼”,林端萍将每条大黄鱼都附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在扫码后可以了解这条鱼的投苗、养殖、捕捞等全 过程信息。一目了然的“身份”信息,让林端萍的大黄鱼广受市场好评。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回到南麂岛创业稳定后的林端萍,开始将目光从养殖基地投向更远的远方。“乡村有很多值得向全世界消费者‘安利’的农产品。”林端萍说。

  南麂大黄鱼、平阳鸽蛋、怀溪番鸭、平阳马蹄笋、吴垟山饭糍、益蜂堂土蜂蜜……林端萍对平阳县的农产品如数家珍。2021年,林端萍与青年农创客联合设立了平阳县农创客联合会并出任会长,为当地200多名农创客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娘家”,共奔乡村振兴致富路。

  开办农创客供销共富市集、打造年货节、探索直播带货模式……在农创客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致富路上的“新招牌”。

  今年5月,温州市大黄鱼产业联合会成立,林端萍当选首届会长。“第一产业是可以跨界致富的。去年,我开始探索一、三产业融合下的致富模式,在南麂岛设立了海洋牧歌渔旅体验园,为游客提供海钓休闲、亲子游园、捕捞体验等服务。”林端萍说。

  林端萍的故事只是之江大地上无数青年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在浙江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背景下,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充分发挥在科学技术、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等领域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以问题为导向,以调研为抓手,助力社员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智。

  谈及未来,林端萍希望推动乡村产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联合温州市大黄鱼养殖户,打响温州大黄鱼地理标志品牌商标,另一方面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来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完)

  但是,上市绝不是“终点”,而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提升,但民企大多是中小企业,市值较小,如何支持民企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是重点。

  李闯的屋里有满满两墙书,约2000本。他一直没什么物质欲望,用的电脑屏幕碎了两次,写文章时,经常要用鼠标把窗口往右边拉一拉,才能看清自己写的是什么。上一个手机用到屏幕露出电路板,最终“卒”于泡脚盆。

  不久前,福岛县居民成立的市民团体“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会议”举办了一场跨国线上论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者纷纷反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很多与会者表示,“地球上的海洋是相连的,这不是日本一国的问题”。论坛上,马绍尔群岛学生联盟代表贝迪·拉图勒表示:“海洋就是我们的生命。太平洋不是日本丢弃核废料的垃圾场,也不是核试验场。”他说,一旦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将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此外,有专家指出,从一孩到三孩,大到在全社会重新形成对生育价值的认识,小到相关社会化服务供给,都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经历了从几乎没有到有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杨凡表示,相关举措的力度和作用是逐渐增加和显现的,让更多人感受到生育成本减轻进而改变生育意愿,也需要一个过程。

  近日,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举行集体学习。会议指出,要坚持政治机关首先必须政治过硬,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洁建设,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防治“灯下黑”,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根据我们的最新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2%,而去年的增速则为3%。<strong>这对中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到四分之一</stro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文称。

谢惠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