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十年:多国留学生在古都西安畅谈“丝路情缘”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6 20:35:47

  中新网西安6月25日电 题:“一带一路”新十年:多国留学生在古都西安畅谈“丝路情缘”

  作者 刘洋

  24日晚,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内,鼓声阵阵,丝竹声声。一场融合鼓乐、舞蹈的实景歌舞演艺秀《驼铃传奇》正在上演。

  6月23日至26日,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重走丝绸之路 拥抱千年文明”研学实践系列活动,来自10个国家的18名留学生来到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省西安市,开始实地探访古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与中华文明悠久历史。

  相知 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多国留学生讲述着他们的“丝路情缘”,感受着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变化与勃勃生机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沿线文化交流密切。它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路上通道。

  24岁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ASHYROV YSLAMKERIM(柯力)如今在青海民族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位。他说,在古代,他家乡的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如今,我也沿着这条路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不同文化合作的象征,让沿线地区互联互通,非常了不起。”巴基斯坦留学生HAFIZ RIZWAN SULEMAN(马龙)说,“我的国家也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对丝路文化有着深刻的共鸣。”

  初见马龙,是在聆听西北大学《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专题讲座上,这个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巴基斯坦小伙,在中国留学、生活多年。马龙说,他爱中国的历史、美食,也爱热情的中国人。“以后我要在中国工作,我还有很多梦想要在这里完成。”

  在马龙看来,历史上中国和巴基斯坦就通过丝绸之路建立友谊,而如今共建“一带一路”更是一座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民心相通的桥梁。“共建‘一带一路’为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青年打开了一扇大门。”他说。

  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的十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像马龙一样选择来中国深造和定居的留学生越来越多。

  骊山、华清宫、兵马俑……老挝留学生CHANHOM VADSANA(林川)计划毕业之际邀请家人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不同国度的相互了解。”他说,从小他就很喜欢中国历史文化,如今林川自己与弟弟都在中国学习。

  美国留学生TRENT UKASICK JORDAN(安仁泰)说,古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历史通道,连接东西方,促进商品和文化交流。“相信从历史中走来的‘一带一路’,会以文化交流为纽带,推动合作共赢。”(完)

  “买19万的房,上12万的学。”一夜之间,庆幸自己拿到入场券的家长成了“学区房爆雷”的当事人。过去,金融街、月坛、德胜因优质教育资源富集而被合称为“金德月”,而2021年7月空前的政策执行力度,让烈火烹油的德胜市场遭遇重锤,比起较少调剂出区且自身产业、区位优势巨大的月坛、金融街,德胜这颗“学区皇冠上的明珠”立即黯淡下来。

  他表示,今年北京市水务局组织过模拟1963年8月特大暴雨的防汛应急演练,研究过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区、应如何调度,而且这次演练是“着眼于流域,山西和河北都是参加的”;而北京预防山洪的主要困难,是居住人口较为分散,财力不足以修建大量减势削能的水利工程,因此减灾主要靠及时预警、及时撤离,又遇到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多,山区弱势群体比例还高一些”的问题。

  打开贝壳App,选择“东西海”的著名学区,进入“配套”一项,不难发现,购房者最关心的仍是教育,“大家一般都选择上哪个小学?”

  “人都在,一切都会好的。”中图网在推文中说,“不仅仅是愿意帮我们的人都在,同时也是热爱纸质书的人都在,我们能共享的那个明天就还在。”

  赵女士的丈夫是河北白洋淀郭里口救援队中的一员,她说,1日下午,丈夫和自己家厨师一起冒雨出发,由安新县政府部门一位领导带队,和近50位船员带着50艘船前往涿州救援。2日凌晨1点后,丈夫的电话和微信就一直没有联系到,直到早晨九点多,失联许久的丈夫用别人的电话给赵女士打电话,只简单说了一句“我手机欠费了,交一下电话费”,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据河北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8月1日通报,漳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水系3日来水量4亿多立方米,特别是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承接大量北京来水。

张与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