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经济”升温 释放“假日经济”消费新活力

来源: 中华网
2024-06-12 10:27:06

  粽香四溢、艾叶流芳,龙舟竞渡……今年的端午假期,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新中式”消费热点,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释放出“假日经济”消费新活力。

  在广东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叠滘赛龙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云南曲靖,人们用五彩缤纷的“花米饭”作为原料,加入火腿、腊肉、大枣等辅料制作“七彩粽”;在湖南益阳,小朋友在博物馆全身心投入五彩绳的编织中;在湖北秭归,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香囊;在内蒙古,博物院里上演的“古乐端阳—端午传统音乐秀”让人感受到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涵……

  “这个端午节,带着孩子看看龙舟赛,穿着汉服逛逛非遗市集,包个粽子,做个香囊,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感觉特别好。”广州市民刘先生说。

  与此同时,从品尝特色农家菜到参与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从亲近自然的山水田园旅游到休闲惬意的乡村漫步,来一场轻松惬意的短途游,成为很多游客端午出游的首选。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南京、杭州、上海、广州、苏州、天津、北京、济南、秦皇岛和青岛等城市的周边游热度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区周边游需求较旺,低于3小时旅程的高铁游受欢迎。

  “考虑到端午节假期只有3天,我们一家人就到天津逛了逛,既节省路上长途跋涉的时间,也在这里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北京市民王先生说。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文旅消费日趋多样化,游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灵活、个性化出游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短途周边游,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状态,使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旅行的乐趣。 同时,随着高铁等交通工具日益完善,能够缩短游客前往邻近城市的时间,周边游也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商务部统筹推进‘2024消费促进年’,围绕传统节日期间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指导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端午系列活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每个长假的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融合,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人民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日电 据“北京交通订阅号”微信公众号12月31日消息,2023年1月1日,北京市开启2023年上半年小客车指标申报期,于2023年3月8日结束,共计67天。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71/2472595020558935611.jpg" alt="" />

  韩东君说:“2022年,我认为我的高光时刻就是体验了一把艾长安(角色名)的‘沸腾人生’,那在2023年我的新年愿望就是祝大家健康、快乐、幸福。”(完)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是一份迟到了35年的考古报告,作者是已故著名西域史专家侯灿先生。2019年,侯灿的夫人在家中发现了一个沉重的牛皮纸袋,上面写着“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时间定格在1987年3月。当年,这份考古报告曾因“缺纸”等原因无法出版,一度被遗忘,直到2022年才得以与公众见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玉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楼兰考古报告的迟到,体现的是当时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强烈的事业心得到激发,但出书无门却是常态。这种状况,已彻底改观。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83/2685734361245356443.jpg" alt="" />

  “两江分割、三镇鼎立”的地理格局决定了武汉城市交通最大的瓶颈是过江问题。过去10年,“轨道上的武汉”不仅刷新了武汉人的出行体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同时也构建起这座超大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刘志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