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从“618”购物节看中国经济热词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20 09:26:35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从“618”购物节看中国经济热词

  中新社记者 夏宾

  作为中国每年年中的消费盛宴,“618”购物节落下大幕。

  这一连串数字印证了中国庞大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而“618”购物节也折射出多个当前中国经济的热词。

  热词一:以旧换新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全面普及、渗透率快速提升,汽车、家电更新换代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当“618”遇上“以旧换新”,拉动了消费需求的新一轮增长。京东联合20多个省市级政府给予消费者补贴加码,北京、河北、湖北、西安、深圳、广州、海南7个省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苏宁易购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 8日至10日,苏宁易购“以旧换新”订单量增长135%,万元以上高端彩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26%,绿色节能空调销量增长98%。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提到,各平台在“618”购物节期间,继续实施以旧换新的促销方式,同时叠加满减折扣、限时直降等活动以及增加一体化服务,为“618”大促注入增长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微认为,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全方位落地,各环节企业的积极性激发,市场将得到有效激活,从而为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热词二:国货潮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持续上新的国货潮品,在这个“618”购物节“吸睛”也“吸金”。数据显示,在购物节初期,可复美、林清轩等国货美妆品牌在天猫平台上仅一周就超过了去年“双11”整个周期的销售额。海信、TCL、小米、海尔等多个头部家电品牌在拼多多百亿补贴的“618”大促首周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618”淘宝服饰年轻新趋势榜单呈现的关键词之一则是国风,宋锦马甲、唐褙子、新中式防晒服、宋裤等更适合夏天的国风元素单品就登上了10大单品的榜单。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国潮”品牌兴起与追求高品质生活形成交汇。走向未来,要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新机遇,推动“国潮”产品高端化、品质化,挖掘“国潮”品牌市场潜力,增强市场成长性,更好满足民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热词三:新质生产力

  从“618”购物节能观察到中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实践。

  京东产发利用仓储屋顶与光伏电站结合,持续为供应链提供绿色能源。整个“京东618”期间,京东产发园区的自建光伏电站并网发电373万度。

  人工智能应用则可以赋能中小商家。淘宝上线的官方自研Agent Quick管家针对“618”大促加入了部分新功能,比如“618规则玩法解读”“大促素材批量补全”,帮助商家解读大促玩法,批量生成、补全商品营销素材,降低商家参与大促的运营门槛。

  此外,京东物流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也全面渗透供应链各环节,遍布全国的40多座“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和数百座智能仓、智能分拣中心,多种智能软硬件设备综合应用,从容应对迅猛增长的海量订单。

  2023年3月23日,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董铮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监察调查。

  “疫苗开发需要投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什么是可负担的,以及对发达国家而言什么是可负担的,两者标准完全不同。”Klaus SCHUSTEREDER表示,“瑞士认可中医药,保险公司也可以进行报销,中医药发挥了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跳出条条框框进行思考,找出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发挥效力。”

  作为中国女篮的队长,27岁的杨力维还要肩负这份责任很长一段时间,而她也做好了准备在篮球场上继续打磨,然后带领中国女篮朝着终极目标前进的准备。

  根据2021年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国内现今保存有近6000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中,云冈之所以位居四大石窟之列,享有盛名,不仅在于它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也是第一座开凿于首都的皇家石窟,更因为在它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像上展现着北方游牧民族中原化、西来像法中国化的演进过程。云冈石窟的出现,使中国石窟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宿白在《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东自辽宁万佛堂石窟,西迄陕、甘、宁各地的北魏石窟,无不有云冈模式的踪迹,甚至远处河西走廊西端、开窟历史早于云冈的敦煌莫高窟亦不例外。云冈石窟影响范围之广及其影响延续时间之长,都是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的。”

  “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届总决赛了,因为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拿到FMVP,如果没有团队的努力和支持,我也拿不到,所以我觉得换句话说,那是属于每个人的FMVP。”

  因此从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相关维护和修缮工作始终得到高度重视。19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等问题,率先在第1、2窟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进行试验;1973年,周恩来提出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工程展开,基本解决了洞窟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保持了石窟原貌;1990年代,“八五”保护工程通过降低和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及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初步效果,2002年防水工程启动,历时五年解决了西部窟群的严重渗水问题;2012年起,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等又陆续完成。

李岳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