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典型重器即将集中亮相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0 07:37:29

  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即将启幕

  作为博物馆月重要活动之一,“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将于6月27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陈大楼1号、2号展厅展出。

  据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星堆遗址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以其恢宏气势,在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熠熠夺目。“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汇集四川省十余家文博单位200余件套文物,除不便运输外展的文物之外,三星堆遗址典型器物中的重器尽皆展出,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次视觉盛宴。

  为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物魅力,首都博物馆特别策划了“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展览将分为三大精彩篇章,带领观众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一是“发现三星堆”篇章将带领观众领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从最初的偶然发现到考古学的深入研究,带领观众从疑古思潮到文化自信的社会变迁角度理解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发展。二是“解读三星堆”篇章将依托丰富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让观众感受古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三是“定位三星堆”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出发,将三星堆置于四川文化序列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进行精准定位,展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展览精彩纷呈,展品同样举世瞩目。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精心策划,汇聚了古蜀文明相关的265组件珍贵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从雄伟 壮观的青铜大立人像,到充满神秘色彩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再到璀璨夺目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这些文物都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辉煌。

  馆校融合成果“博物馆第一课”将上线

  北青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博物馆第一课”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馆校融合课题研究的第一项成果,将于今日在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上线,供全市中小学生观看学习。

  据介绍,“博物馆第一课”以《大运河与北京城》为主题,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空间为情境,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探究实践,为中小学校在博物馆开展课程教学提供范式。课程由北京学校2023级1+3项目全体学生在博物馆与学校双师指导下完成,发掘大运河博物馆展陈资源,结合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内容,紧扣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研究与教育”,为学生提供大运河与北京城专题的博雅和通识教育。

  展览周期间约210万人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月期间,北京连续推出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和阅读周四个主题周系列活动,共有近150家博物馆参与。

  指导意见明确,坚决制止无序举债搞建设,规范举债融资行为;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决不允许新增各类隐性债务等。

  “一旦飞机接地,会启动整个飞机的应急逃生程序。应急逃生舱口一旦开启,空乘会指挥乘客按照区域从离自己最近的舱口逃生,时间分秒必争,非常宝贵,毕竟飞机已经有了火情,所以还是有起火的可能。”

  “间谍大国”“窃密大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摊牌”,不仅反映出流氓本色,更暴露出黔驴技穷。长期以来,美国习惯恃强凌弱、巧取豪夺,在不断设置假想敌、打败假想敌中自我膨胀。近些年,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霸权焦虑症日渐沉重。美国2023年《国家情报战略》开篇就提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具备重塑国际秩序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竞争对手。”眼见制裁、围堵、打压等“正面硬刚”的效果有限,就企图靠更为下三滥的手段扰乱中国发展阵脚。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春节、五一、十一等开闭馆时间以公告为准)。

  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政知君注意到,多位地方人大领导也在现场,包括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锐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志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云霄等。

刘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