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打出“组合拳” 更高水平开放展现大国担当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1 19:10:43

  美国日前宣布的对华新增关税涉及180亿美元的自中国进口商品,从绝对数额看似乎不大,但仔细分析其组成部分,会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数额针对的是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三样”产品。遏制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室主任金瑞庭分析称:“短期目标是希望通过设置关税壁垒的方式来阻挠‘新三样’等中国优势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以保护美国国内落后产能;中长期目标是企图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永远压制在产业链、创新链的低端。”

  这样的关税壁垒与拜登政府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目标背道而驰。此次加征关税对“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和永磁体”两项,计划从2026年开始加征关税,也就是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这是因为美国本土的光伏发电企业目前大量依靠来自中国的该项产品,骤然加税会推高美国企业的成本。但设置这样的过渡期真的有效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分析称:“他的意图是希望在两年之内能够找到替代来源,包括从其他国家进口,或者是扶持美国本土产业成长。但实际上在锂电池领域,中国在全球的份额是相当大的,要找到替代的来源我认为是 有一定困难的。”

  离不开中国的优质产能,却又要大肆加税,美国此种行径饱受各界批评。据穆迪公司测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为此增加开支1300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会损害全球经济增长,甚至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也表示,加征关税提高了使用绿色能源装置企业的成本,在经济和环保上都是失败的。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绿色产业的打压也并未起到作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出口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绿色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此次美国加征关税同样也不例外,而不同的是,中国有了更多应对此类挑战的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称:“我们有了反外国制裁法,有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有了阻断外国制裁的一些规则,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我们国家总体的经济利益。”

  专家表示,一方面,中国将采取措施坚定捍卫自身权益;另一方面,面对美国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中国应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倡导和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全球各区域国家紧密合作,展现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开放姿态和负责任态度。

  崔凡教授称:“今年,我们看到跟拉美地区有几个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还包括今年跟塞尔维亚也签了自贸协定,跟新加坡的自贸协定也得到了升级,跟东盟的自贸协定3.0版本正在积极推进谈判。通过这些协定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也希望其他国家进一步开放他们的市场。”

  中东部大部平均气温将由前期偏高

  一年来,RCEP各成员国携手努力,推动这一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落地落实,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合作、促进自由贸易、实现共同繁荣的积极信号,不仅对各成员共渡难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新动力。一年来,RCEP不仅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整体贸易结构持续调整和规模不断扩大,也进一步扩大了RCEP整体对区域外的贸易规模,如东亚口岸发往北美的集装箱运量达到历史新高就是一个考量指标。

  “岚山区搭建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全区养老数据,实时分配任务订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乐、助洁和助行等‘六助’服务。”岚山区民政局局长胡宾介绍。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外企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德国《商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是目前最令金融市场关心的话题。分析师们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复苏。

  <strong>多措并举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strong>

  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基础上,我国外资“提质量”也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引进外资促进了关键领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58.8%,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3.5%,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引擎”。其次,外资的来源更多元。来自韩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2.1%、52.6%、33.1%和26.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市场的认可度也不断提升,投资不断增长。再次,外资的区域分布更合理。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吸引力逐渐增强,外资流入增速分别为28.6%和24.6%。可以说,我国吸引外资在2022年实现逆势增长,出现了“增量提质”的态势,充分表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冉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