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18 09:00:36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涵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时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发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理论内涵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本质规定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路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本质规定性。在文明研究的学术史上,马克思是一座绕不开的思想丰碑。尽管他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文明研究,但对文明问题的思考贯穿其一生。如果说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资本逻辑,那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遵循的内在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如同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扬弃了西方文明及其资本逻辑。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阐释,最重要的是坚持守正创新,守好魂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不断“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发展新境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中华文明是人类各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绵延至今的文明,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若干重大项目进一步确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 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深重危机,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便以其彻底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激活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引领着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赋予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以中华民族的形式,实现文明的新陈代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阐释,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守好根脉,高扬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才有了根本依托。只有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中华文明新的未来开辟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路径。文明因包容而更加丰富多彩,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文化的繁荣、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具有深厚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华文明始终对外来文明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各种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都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阐释,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只有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本质规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路径等,建构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主知识体系大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上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明,实现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相贯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追求、发展目标相一致,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马克思主义更深厚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观上从大势着眼、从大局入手,抓本质、把方向、看主流,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坚持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马克思主义更深厚的历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从新时代10多年伟大变革中走来,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砥砺奋进中走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走来,从近代以来180多年的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中走来,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艰辛探索中走来,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发展中走来,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体,为我们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历史观上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让我们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不被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乱花迷眼、浮云遮眼,是运用大历史观科学分析和看待问题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马克思主义更丰富的文明底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恩格斯曾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思索了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文明系统的结构层次、文明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必然趋势。马克思晚年更是提出,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得出了东方文明完全可以走上不同于西方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对文明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从理论转化为现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科学真理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植根中华文明和新时代文明建设实践沃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马克思主义更丰富的文明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两个结合”的伟大创造,打破了对传统文化不加鉴别全盘继承的文化复古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明观,打破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全盘西化论文明观,驳斥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形形色色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观上把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人类文明相贯通,形成大格局大视野大气象,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在继承历史中创造新的历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开辟出更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光明日报 作者:郑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蟹上桌百味淡”的

  过去一年多来,全球经济持续面临高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压力,中国成功将物价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其中,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组织了首个出境旅游团,共有近50名游客,分别参加阿联酋6天和埃及10天团队游,出游人群中退休人士约占八成,年龄最大者为80岁。游客李女士表示,当得悉出境团队游恢复,阿联酋是首批20个试点开放国家之一时,她立刻约上家人和朋友报名出游。

  此外,在实施青海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项目,启动制定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半咸水湖泊水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等基础上,建立青海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合力推进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同时,不断强化科技科研支撑,成立了中科院水生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野外台站,建设青海湖视频监控点和鸟岛数据中心、青海湖空基无人值守湿地鸟类监控系统和湿地监管大数据平台,在流域设置300个生态监测地面定位监测站点,全面搭建覆盖全流域的科研、监测与评价评估平台。并开展青海湖流域湿地野生动物天敌物种、青海湖流域植物多样性、青海湖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青海普氏原羚等监测调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监测监管能力得到强化。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6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指责“从欧洲到美洲的”大国试图影响预计于5月14日举行的土耳其大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6日电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日前发布《关于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二批)》,文件共六部分37条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支持各市采取发放购房消费券等多种形式促进住房消费。对新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或第二套改善性住房,可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支持。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登记模式,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对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允许各市适当上浮公积金可贷额度。(中新财经)

许湖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