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回应核心部门被裁传闻,线上家医服务探索之路漫漫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3 13:44:29

湖南9月30日新增本土无症状4例ai明星造梦工厂入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北京报道

  近日,有部分媒体传出“京东家医事业部被整体裁撤,原部门负责人谭天弘转岗,部分员工离职,少部分在内部转岗”的消息,受到业内关注。

  对于上述传闻,京东健康也做出回应表示,近期京东健康内部确实针对旗下家庭医生事业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原家庭医生事业部的C端业务及职能,合并至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事业部;B端业务及职能,合并至京东健康企业业务事业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除架构分拆外,并不涉及业务和人员裁撤。

  有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京东健康而言,相比于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业务更像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产品,将C端部分合并到互联网医疗事业部中,是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同时,京东家医产品后续会更多向B端方向聚焦。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线上家庭医生会员服务渗透率不强等问题,需要长期的用户习惯培养和信任建立,对家庭医生事业部的合并调整,有助于资源整合与优化,实现业务协同与拓展提升。

  京东家医组织架构调整的背后,也是业界对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陈礼腾指出,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多个环节与参与方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以及复杂的医疗纠纷和法律责任问题,仍是互联网医疗商业化道路中所需要克服的痛点。

  曾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标杆”

  据了解,在C端领域,基于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第一入口”优势,完成架构调整和业务整合之后的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事业部,将继续向用户提供专业权威、可信赖的医疗健康服务。

  而在B端领域,京东健康的企业业务,能更有效整合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能力和资源,通过包括家医在内的各项服务产品,为保司、企业客户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和就医诊疗的闭环链路,面向企业级服务市场,提供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定制化、数智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据了解,京东家庭医生业务2020年8月上线,该业务的打造也配合当时京东健康的上市工作。京东家医通过“健康管家+医生团队”模式,配备和连接健康管家、健康管理团队、专科医生团队、三甲名医等医疗服务供给。时任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曾表示,未来5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此外,据透露辛利军也曾多次在内部表示,要把京东家医按照京东健康的第一入口来打造。

  在2023年6月,京东家医曾进行产品升级,经过两年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能力升级到体验优化后,上线“老人全年照护”服务,力图打造线上家庭医生服务的创新标杆。该服务包括四大核心服务功能:老人专属健康管家、全年跟踪管理老人健康状况、全年管理老人的基础性疾病、帮助协调优质医疗资源及提供线下就医陪护。

  京东健康在其2023年财报中也指出,在这一年,其对京东家医这一战略级服务产品进行升级,先后推出老人全年照护、婴幼儿全年照护、孕妇全年照护、健康管理、精准营养定制等服务,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和一站式就医解决方案。

  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京东健康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14.5%。报告期内,京东健康来自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商品收入约为456.53亿元;来自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的服务收入为78.77亿元。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依然占据大头,同时,京东健康2023年也在持续布局互联网业务,除京东家医产品的升级外,其主要动作还包括皮肤专科互联网服务平台、京东健康心理中心的布局,面向线上执业医生推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以及搭建互联网医院质控体系并制定标准化诊疗路径。

  财报显示,京东健康的2023年年度盈利为21.429亿元,上年同期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459.2%。在同类型主要企业方面,阿里健康录得年度利润约为5.34亿元,上年同期为期内亏损约2.66亿元。2023年平安好医生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亿元。

  架构调整,路在何方?

  近年来京东健康持续加码互联网医疗业务布局,但如今,被其寄予厚望的家医事业部却走向了架构调整。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家庭医生业务更像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产品,而对京东健康而言,互联网医院才是其互联网医疗业务的阵地和基石,当前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达50万次。

  对于家医事业部的调整,该业内人士也认为,从服务模式和提供的价值来看,线上家医产品服务是成立的,也是有需求的。但在当下的市场,由于认知层面的不足,导致该产品付费意愿过低。

  此前,已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尝试发展线上家庭医生业务。春雨医生早在2015年就曾喊出“值得信赖的私人医生”的广告词;平安好医生于2019年发布付费会员制产品“私家医生”,但在一年后公司管理层被换,业务方向重新调整;好大夫在线在2020年尝试会员制服务,但最终没能完成会员制服务转型;微医也基本放弃了C端业务。以上多种类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家医业务的探索中尚未给出满意的答卷。

  在线上家医业务的商业化尝试中,陈礼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用户对线上家庭医生会员服务购买率不高、产品渗透率不强,主要包括信任问题、医生资源问题、诊疗限制等,这需要长期的用户习惯培养和信任建立。

  在京东健康这次架构调整中,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将京东家医的C端部分合并到互联网医疗事业部中,以提高与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协同程度,其本身是一种降本增效的考虑。同时,家医产品的后续发力方向也会调整,将更多向B端的企业服务方向聚焦,因为类似服务产品在B端市场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得到验证。

  陈礼腾也指出,京东健康将京东家医C端业务合并至互联网医疗事业部,相比独立发展而言,这种“合并”有助于资源整合与优化,实现业务协同与拓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借助京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优势,京东健康将能够更快地推广其医疗健康服务,吸引更多用户加入。

  如今,互联网医疗行业已发展多年,但整体而言,互联网医疗业务仍面临盈利难的问题。陈礼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互联网医疗盈利难,首先是医疗服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需要严格遵循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这使得互联网医疗在提供服务时面临着较高的门槛和成本。

  同时,医疗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包括医生、患者、药品、检查等,这些环节和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医疗服务需要面对复杂的医疗纠纷和法律责任问题,互联网医疗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包括医疗资格许可证、隐私保护、药品售卖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监管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互联 网医疗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一件难但正确的事,需要用户、企业、政府共同努力。”陈礼腾强调。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