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双碳”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向“绿”而兴

来源: 直播吧
2024-06-12 07:04:43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 陈杭)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并在2021年首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数年间,“双碳”皆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低碳经济”“能源革命”“碳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大篇幅提及与“双碳”相关内容,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足见中国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

  中国如何向“绿”而兴?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锚定“双碳”目标,建言绿色发展。

  如何打破壁垒,做到与国际体系的互认?拥有中国自己的体系是前提。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完善企业共享共建机制,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渐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双碳”大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头戏”。中国国家能源 局此前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

  能源革命是大势所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这一关键数据,勾勒出2024年中国的发展预期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多位人大代表鼓与呼。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带来了关于探索构建海陆协同的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议。她表示,应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动能,全链条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转化、储运及利用,全面探索建设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高质量发展。

  “《新世界》在去年2月14日首演后几乎场场爆满,上座率达到了100%,但是后来受疫情影响,处于停停开开的状态,留下了很多遗憾。2023年,我们重整旗鼓,将在内容、体验业态、经营模式上升级,欢迎观众回归。”上影狸想国常务副总经理俞嵩告诉记者。

  别说,这新闻写得还有模有样,“中国队持续着对阿根廷的压力”“前锋张伟打入了决定性的一球”“中国队的球员们在球场上庆祝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整个国家都沸腾了”——这不就是球迷们无数次想象中的场景么?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9/19/17275499657680854603.jpg" alt="" />

  聊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剧情,刘庚说,安欣在一次表彰大会上劝他的搭档李响,身为警察一定要选择公平正义,他对这段剧情特别感同身受。“我们在从警生涯中也面临很多选择,每一次选择都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很不容易!”

  目前,该智能油田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让每一项工作可以实现交叉工作提醒、区域隐患告知、实时作业监控、AI违章行为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现场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安全约束意识。同时,油藏管理智能化让数据价值充分体现,各类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成果进行关联,建立便于专业协同研究的综合模型,辅助油藏工程师最大化挖掘油田开发生产潜能,大幅提升分析质量和效率。

  “盆栽果树能精准控制果树大小,原本一亩地只能栽植90棵樱桃果树,而盆栽樱桃可以达到330盆,我们一个大棚2亩地就可以栽植660盆,我们还利用有机肥,调节土壤,增强果树根系作用,提高产量。单棵2年生的樱桃树产量在5—8斤左右,按目前的上市时间一斤150元,一个大棚就是30万的产值。”马环邦告诉记者,盆栽果树还能根据市场行情,调节栽植品种,降低种植风险。

刘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