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侯官文化”如何奏响时代强音?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6 08:45:35

  中新网福州11月20日电(记者 林玲)今年71岁的台湾著名导演沈吕遂已在福州寻访数月,他不辞辛苦地奔波筹划,只为拍摄一部与“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相关的电视剧。

  “我想通过影视剧的方式,把自己祖辈的故事和台湾的历史记录下来。”沈吕遂的另一个身份,正是沈葆桢的六世孙,“祖辈们不顾个人荣辱、心忧家国天下的优秀品质,正是‘侯官文化’的特质之一,值得我们世代传承。”

  侯官是福州古称。“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和方声洞……一群引领时代的杰出人物都来自侯官。进入新时代,侯官历史文脉仍旧绵延不断,侯德榜、侯虞钧“伯侄双院士”,庄巧生、庄文颖“父女双院士”都来自这里。

  如今,“侯官”早已不仅是一个地名词,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标志性符号。拥有千年底蕴的“侯官文化”正以胸怀天下、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黜伪崇真、求是尚实的科学实践精神;中西汇通、艰苦钻研的严谨治学精神;勇于破旧、开拓进取的创新创造精神以及脚踏实地、敢想敢为的实干担当精神引领当代“侯官人”,奏响时代强音。

  当下,第二届侯官论坛正在福州召开。前来参与论坛的有出生于福州闽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还有与严复先生同宗的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严书翰;更有从台湾前来参会的沈葆桢六世孙沈吕百与沈吕遂。

  此外,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友谊奖”获得者潘维廉(William N.Brown);侯官先贤留学国家高校代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芬兰科学院与人文学院外籍院士简﹒克劳德﹒比因兹利(Jean-Claude G.Bünzli)等嘉宾也来到了福州,为论坛带来了如何弘扬“侯官文化”的海外视角。

  林东昕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长期从事医学研究。他表示,“侯官文化”可以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生动力。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应该传承并弘扬“侯官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创新创造、实干担当等宝贵精神,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沈吕遂说,“侯官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这也是祖辈言传身教的宝贵财富。作为晚生后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代代相传。

  “林则徐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历史英雄之一,他不仅有胆识、有气节,而且热爱着他的祖国。能够培育出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侯官一定有着它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潘维廉认为,如今,福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侯官的未来将比它辉煌的过去更加灿烂。“我相信‘侯官文化’能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期待着更多地了解并与世界分享‘侯官文化’。”

  回望侯官先贤,赓续文化根脉。如今,毗邻古侯官所在地,汇集多所高校的福州地区大学城正在崛起,一大批青年学子正在“侯官文化”的影响下茁壮成长。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22级本科生谢彦表示,古往今来,侯官精英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怀抱着“吾奋吾力,合群图强”的社会理想,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引领一代风气之先。作为青年学生,当以青春之姿,接过侯官先贤的接力棒;当做“侯官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赓续和弘扬“侯官文化”。(完)

  其中,上证综指有6次上涨,银行、地产以及钢铁等周期股板块受益明显。特别是2020年4月降准后,打开了A股上涨空间,形成了一轮“小牛市”,上证综指从2900多点,一路上涨至最高点位的3900点,市场整体涨幅超过30%。国债收益率窄幅波动,债市保持平稳;新增资金对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也有明显拉动,活跃市场交投。

  7次CBA总冠军,5次CBA常规赛MVP,3次CBA总决赛MVP,4次奥运会之旅;安东尼头顶暴扣,绝杀德国战车……中国篮球“黄金一代”的易建联 @易建联 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留给我们太多热血沸腾的回忆!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杭州近来计划为全市范围的树木统统安装“不锈钢树盆”,根据网友拍摄的图片显示,在杭州某街道,道路两旁的树木纷纷在底座安装银白色不锈钢树盆。

  2022年9月,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丽江市委书记浦虹来到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看望慰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在张桂梅老师的办公室,浦虹与张桂梅老师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工作、生活、教育教学等情况,办公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笑声。张桂梅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并就丽江教育事业提出了意见建议。

  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引》目的和依据、合规必要性以及《指引》适用范围,指出《指引》是细化《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的专项指引。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写进了党的百年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要加大“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双减”意见》多处强调要加强校外培训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惩重罚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形成警示震慑。“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训法律制度,明确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等,提升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合规者受到保护,保障“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同时,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尽快出台校外培训领域行政处罚办法,加强和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通过法治方式深化校外培训治理。

姚逸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