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促互联互通

来源: 红山网
2024-06-29 06:15:02

  “一带一路”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架起全球合作的桥梁。“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政策沟通向纵深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发展战略、制度机制、各类平台等方面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对接合作,促进了双边和区域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南非“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等战略实现广泛对接。

  第二,设施联通实现了新跨越。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设施网络格局。目前,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86条时速120公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中俄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通车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中蒙俄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

  第三,贸易畅通取得重大成绩。2023年中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规模达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46.6%。2024年前5个月,中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规模达8.3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部进出口的47.5%,成为我国稳外贸的“主力军”。

  第四,资金融通日益多元。截至2023年6月,131个共建国家的1770万家商户开通银联卡业务,74个共建国家开通银联移动支付服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员国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2023年的109个,投资项目涉及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领域,为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支持。

  第五,民心相通基础稳固。截至2023年6月,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创建合作平台,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和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达 562家,其中包括72个共建国家的326个文化机构,同时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一带一路”加快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产能合作看,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但劳动力成本相对共建国家较高,与之相比,共建国家产业结构仍有待升级。“一带一路”倡议产业合作推动了共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合作共赢。

  从就业方面看,“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共建国家的充分就业和减贫事业。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共建国家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其中760万人将摆脱极端贫困。

  从可持续发展看,中国正在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共识。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50%,持续为全球节能减排贡献力量。现代交通、城市建设、电子信息等逐渐成为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技术领域,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开放、创新等特征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理念,传递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合作观。当前,既有全球治理体系机制问题重重,改革重塑迫在眉睫。“一带一路”倡议以全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提出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新主张。与发达国家更多关注仅聚焦于自身利益的产业政策等所谓的“公平议题”不同,共建“一带一路”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发展议题置于重要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机制改革的新平台,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机制改革朝着更为多样、开放和包容的方向迈进。

   “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合作共赢的分工模式,构建全球和区域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遭遇严重挑战,美西方对贸易制裁的滥用以及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地缘冲突的外溢效应,不断威胁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美西方主导的不平等分工模式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之外,且这一模式有进一步固化的趋势。相比之下,中国所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开辟多种形式的国际联运通道,重塑了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推动共建国家由闭塞转向开放,将更多发展中国家真正纳入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推动形成平等、合作、共赢的价值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植根于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交流史,迈向互利共赢的未来,惠及世界、造福人类。“一带一路”倡议从不搞“以邻为壑”,也不搞“小院高墙”,开放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底色。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迈入第二个十年,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光明日报 作者:赵忠秀,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8年底,郑洪第一次考研,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监察法实务方向。这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

  专家指出,这个纠正来得正当其时。一方面,目前多地的财政已经很难再支撑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近期多地开始对核酸收费就是证明;另一方面,随着过去一段时间的常态化核酸普及,一些地方的核酸检测实际上已经陷于低效甚至无效。

  “党政机关、学界、高校,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方面有了20年的积累,这是很好的基础,其背景就是出于实践中纪检监察等工作的需要。”任建明介绍,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政府的专责监督机关,其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对象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其二是反腐败工作,不仅针对公职人员的腐败和滥用权力问题,也包括企业和社会人员的腐败问题,其三是权力运行监督,针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提供监督保障,比如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监督保障等。

  前述地方疾控人士认为,现在各地在应设多少核酸点、如何调整布点等问题上,只能先做“有限调整”,此后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根据需求来评估保留多少核酸点更合适。而且这会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收一收、放一放,如果不够用再加几个”。

  一位地方疾控中心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种摇摆和反复背后,反映出地方核酸检测供需间的错位,很多单位或公共场所在进入时仍要求查验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也即需求仍在,但核酸点部分裁撤后,供给减少。

  《方案》的主要任务包含“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女足国家队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女足竞赛体系”“大力发展女足青训”“改革推进校园女子足球发展”“加快女足教练员队伍建设”“普及发展社会足球”七个板块。

黄维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