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模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29 08:34:4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何谓“中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是高频词,如“中文+中医”“中文+旅游”等。有学者认为,“中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中文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中文进行其他专业的教学,主观上把中文能力作为首要能力来培养。我们认为,“中文+”的“+”,可解读为“基于”或“应用”,如“中文+旅游”就是“基于中文学习的旅游职业教育”或者“中文应用于旅游职业教育”。若把中文能力与旅游服务等专业技能相比较,中文能力是基础,专业技能占主导地位。从教学安排来看,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技能学习时间更长;从学习顺序来看,前期是中文学习,中后期则是实用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学习中文。也就是说,“中文”教育中,中文是重点;“中文+”教育中,“中文”是次重点。

  所以说,“中文+”概念涵盖了“中文+旅游”“中文+中医”等一系列概念,是一种“基于中文应用的跨学科群”命名方式,体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的现实意

  在海外,2020年,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在线签署《关于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去年3月,中国和泰国教育部门共同创办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在曼谷成立,标志着中泰双方在中文教育领域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两国职业教育开展全面合作拓展了渠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展望未来,“中文+”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创新可能。对于学习者而言,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中文+”的“+”这个不同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我们坚信,“中文+”将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释放语言的能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礼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员,李德鹏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编审)

  张亚中说,星云大师对他有两个期许,一是弘扬人间佛法,二是贡献两岸和平发展。

  瑞士国家旅游局中国区主任常典娜也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收到了大批中国游客的点赞和热评,”常典娜称,瑞士会尽最大努力为顺利复苏做好准备。目前,瑞士国家旅游局总部已经与瑞士外交部相关部门会晤,为下一步落实和迎接回归的中国游客做好签证方面准备。中瑞直通航班也有望进一步扩充。她说:“瑞士已做好一切准备,等待中国游客的回归。”

  陈国基听取现场执勤同事汇报“通关”所涉不同环节的工作,并与市民交谈。他表示,全赖香港特区政府与相关业界机构充分合作,加上与中央和粤、深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协调,各海、陆、空口岸,包括新开放的口岸整体运作良好,往来口岸的本地交通配套亦到位。

  漳州之行中,外国留学生纷纷用镜头记录此次民俗研习活动,并分享给海外朋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负责人说,该校“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有来自南非、爱尔兰等16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同学,此次活动让外国留学生实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完)

  路透社6日援引智利国家消防局的消息称,智利目前面临着近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南部多地发生的森林火灾已致至少24人死亡,近千人在火灾中受伤。智利南部三个地区的森林和农田已经被烧毁。

  <strong>八、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strong>

陈郁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