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3 14:31:35

  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仅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更影响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即不同物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通常是同步演化。然而,大规模灭绝事件却可能打破这种同步性,导致两者脱耦。

  宋海军团队开发一种名为DeepMorph的自动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99个属、六个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了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大部分门类,包含菊石类、腕足动物、介形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经历了对复杂和装饰性形态的选择性灭绝,那些大型、复杂和强烈纹饰的形态类型灭绝更严重;而牙形动物则没有表现出形态选择性灭绝的迹象。

  研究还发现,菊石类、腕足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牙形石六个海洋生物类群在经历灭绝事件时,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演变模式。这种灭绝的选择性和强度可能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影响所致,反映出不同演化枝和形态类型对环境耐受阈值的差异。

  陈元如往年一样,每次轮到他上班,他都会提前1小时到达车站,赶到运转室提前熟悉日班计划和站场情况,掌握前一个班次工作的交接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天气预报131

  1988年11月20日,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肩负建设中山站的光荣使命出征东南极。当五星红旗在90多天后建成的中山站上空升起时,116名队员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面向北方,遥望祖国,高喊:“五星红旗已在南极上空飘扬!”

  同一天,我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了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三位试航员和三位航天员在海底和太空分别发出了祝贺和问候。“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人的探海梦与飞天梦在最深的海底与遥远的太空实现了史诗般的交汇。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让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诸暨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诸暨将持续挑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治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的时代洪流下,贡献更多可供复制的经验。(完)

  2021年11月,苏贞昌和游锡堃、吴钊燮一起被国台办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

王智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