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保鲜费引争议,平价服务能否搅动市场?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3 05:38:48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夏宾)随着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生鲜配送的需求逐步扩大,冷链物流市场正 步入发展黄金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688亿元,同比增长3.3%。冷链物流的能力直接决定了生鲜配送的品质,面对千亿级的生鲜冷链市场,各大快递公司也同样动作频频。

  菜鸟速递特色经济市场负责人石书生近日对媒体表示,生鲜寄递市场服务单一、价格偏高,市场需要平价型好用不贵的快递产品,从而既保障物流体验,也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成本。

  近期,菜鸟速递宣布“生鲜平价寄”服务覆盖慈溪杨梅、阳山水蜜桃和东台西瓜产区,提供专属标识、优先中转、优先派送和无忧售后等保鲜服务,确保江浙沪皖次日达、按需上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生鲜平价寄”服务不收取保鲜服务费,快递费仅为同类快递的一半。

  生鲜寄递被视为物流行业竞争的重要一环,顺丰、京东物流等快递企业已在生鲜物流领域深耕多年。

  例如,顺丰在生鲜运输方面,随着荔枝的上市为主要产地提供了物流运力,针对北京、杭州等热门消费市场,开通荔枝全货机航线等。据顺丰2023年年度报告,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2023年度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19.7%。

  此外,京东也推出了驻点收寄、产地直发、冷链专线、航空专线等服务,还依托已有的配送网络,将其升级为冷链配送网络等。

  中通冷链副总裁黎冰此前也透露,目前中通冷链已经配置200辆干线运输的冷链车,逾40个冷链转运中心、超1200个网点,可实现28个省区、近70%的区县覆盖。

  平价服务能否搅动市场?中新网记者了解到,保鲜费并非包装、冷运等费用,而是指通过张贴专有标识、提供优先中转、优先派送和个性化理赔等服务。据顺丰官方信息显示,最近其保鲜服务已由强制服务变成了可选服务。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保鲜费投诉有400多条,其中首条即是“根本看不懂保鲜费,是乱收费”。持类似观点的不在少数,说不清、看不懂,不知道钱花在了哪。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生鲜的保鲜主要是依赖泡沫盒、冰袋等冷媒做保鲜,同时使用快递公司次日达、隔日达等高效送达的服务,消费者已经为高时效买单,既不需要所谓的优先中转和派送,同时也无法判断快递公司是否进行了优先中转和派送。

  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近日,菜鸟速递入局生鲜市场,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了生鲜品较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同时,顺丰也悄然做出回应,将保鲜服务费变成了增值可选付费。

  “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快递企业基于自身实力与发展眼光,切实破解的诸多行业发展难题,必将带动企业间良性、高品质的竞争,并进而促进行业发展,形成良性生态与持续发展空间。”赵国君说。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生鲜冷链是各家物流企业争取的焦点,但考验对上下游掌握的力度。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耕耘,需要至少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来考验运营能力、干线规划能力,以及路由能力、解决方案能力等,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发展。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除滋源、美肤宝、法兰琳卡三大品牌外,其余数十个品牌每年的营业收入均不足1亿元。2022年1-6月,新品牌中营业收入金额最多的肌肤未来也仅贡献6951万元的收入,占公司当期营收7.14%。不难看出,市场对其新推出的产品认可度并不高。

  徐秀军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可以预见,全球将继续面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政策引发的溢出效应。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工具化武器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热点地区地缘冲突局势恶化、重大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等非经济因素的冲击也不容忽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或将延续下行趋势,且不排除部分重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

  总书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能欢欢喜喜过好年。”

  氨是氢和氮的化合物,合成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农业化肥和化工原料。与氨相关的安全储运技术、基础设施、运输标准都较为成熟,尤为重要的是氨可以大容量储运,成本大幅低于氢的储运,氨燃料经济性明显优于氢燃料。但氨气不容易点火,不容易燃烧,高温燃烧时会产生氮氧化物,这些都是开发氨气零碳燃烧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21岁那年,张卫民来到北京西城区金融街保洁队(现北京建融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清洁工,没想到,一干就是24年。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在世界经济论坛讲台上,始终致力于推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中国声音,在全球引发久久回响。

叶志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