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型储能产业 专家学者山西阳泉探讨发展路径

来源: 发展网
2024-06-16 22:13:39

  中新网阳泉6月14日电 (记者 范丽芳)6月13日至14日,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西阳泉举行。其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创新理念,探讨钠电产业发展新路径,并加强钠离子电池领域学术交流。

  近年,钠离子电池凭 借其储量丰富、温度适应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脱颖而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大幅提速。

  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山西阳泉投运,中国首个10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广西南宁投运……开幕式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签约、备案、开工的钠电项目超过20个,涉及电芯、正负极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认为,开发低成本、高安全的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在规模储能领域更具发展潜力,“但在其市场应用中,需克服行业规范和产品的国家标准缺失、尚未实现规模量产和规模应用、上游材料不成熟、缺少下游应用示范解决方案等阶段性问题。”

  上述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重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针对目前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开展四批性能与安全方面的测评,并在2024年启动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摸底测试。其中,华阳股份旗下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列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单位。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王可琛介绍,该集团的钠离子电芯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可应用于电动二轮车、观光车、清扫车、工商业储能柜、应急电源等领域。同时,以现有钠离子储能系统产品为基石,正在研发一次调频新型储能电站、换电重卡等。

  当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作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备受外界关注。为推动锂电池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百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的《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正式发布。

  该体系将助力企业精准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减碳潜力,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对于持续完善中国本土化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国内锂电池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锂电池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

  此次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促进行业内外交流合作,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完)

  正是针对这类需求,“一个母亲”从2018年开始尝试专门面向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线下户外活动,全部由男老师带,反响也都很好。从那以后,每次户外活动都异常火爆,不到一天就能报满。

  核电是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战略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中国创新的一张新名片。“对我们来说,参与‘华龙一号’建设是无比宝贵的机会。”阿赫迈德坦言,“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顺利建成投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电方案的成熟性和先进性。据了解,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将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近2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当地2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指出,谨遵祖归一切从简,不设治丧委员会、不个别发讣闻、不做系念佛事。此外,佛光山即起对外暂停任何活动,仅于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开放吊唁。

  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养牛不见牛,全靠“数字工友”。新的一年,山东省莱西市这家奶牛养殖企业,用上了刚升级改造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偌大的养殖场看不到一个工人,依托数字技术,从喂食、测量体温、通风、喷淋直到产奶都实现了无人化。然而在企业负责人王义坚心里,这样的数字化改造还不够完美,他们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题。

黎怡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