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7 16:36:23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 (钱晨菲)“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 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在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对通胀的描述终于“改口”,那么离结束加息还有多远?

  春节期间,海丝首港景区车辆往来不绝,景区门口等待入场的游客更是排成长队。据景区负责人熊晶绮介绍,除了沉浸式戏剧、篝火晚会、烟花秀外,景区还推出了打铁花、花车巡游等新春项目,让市民游客过上一个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春节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近21万人次,创造了开园以来单日接待人数、单日营业额等指标的历史新高。”熊晶绮说。

  “我们所有列车员是1月31日执行上海虹桥至十堰东G3230,2月1日执行上海虹桥至亳州南D5592,加上2月2日执行的临时动车上海虹桥至汉口D4682、汉口至扬州D4674往返列车,我们三天共执行了50小时,平均每天只能睡4小时。”在车厢内一直巡查的李鑫一点不像只睡了4小时的人。巡视车厢安全、提醒旅客及时戴好口罩,检查车厢内设备安全等是这位1993年出生的列车长全程的工作职责。

  李兴乾介绍,商务部已经明确,把强化贸易促进、密切供采对接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我们要面向外贸企业办好四件事。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31日报道,美国军工企业通用原子公司提议,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向乌克兰出售两架单价约3000万美元的MQ-9“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但乌方需要承担1000万美元运输费用和每年800万美元维护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储能大型化趋势明显,单个项目规模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同时,规划和在建储能项目量大幅提高,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5%-70%。

孙馨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