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净息差持续走低,四部门联合部署“降成本”,存贷款利率又将下调?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4 03:28:08

  有必要通过降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等方式,推动LPR报价下调,降低各类贷款利率。

  事关降成本,四部门日前发文提及22项任务,涉及货币政策以及贷款利率等重点内容,引发关注。

  5月23日,发改委、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求“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重点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通知》提及,要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现状下,一季度各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数据仍在整体走低,面临较大压力。而受限于存款定期化趋势,过去数轮存款利率下调效果并不明显。

  第一财经采访多位市场专家了解到,今年银行业净息差还将继续承压。2024年,为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贷款利率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间。后续,为了保持净息差处于合理水平,存款利率还有下调空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相对较大。

  净息差持续承压

  近一段时间,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陆续揭晓。整体来看,银行业净息差继续下降。

  在监管推动下,LPR经历数轮下调,旨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水。但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银行间信贷竞争不断加强,银行议价能力减弱,加点部分也大幅收敛,进而导致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

  《通知》强调,要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净息差是否合理,应评估在银行盈利稳定的基础上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高低,这也与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内部金融科技运用等密切相关,应系统、动态看待。”邵科称。

  根据明明测算,银行净息差可能需要长期维持在1.8%以上才是比较安全的能够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降房贷对净息差影响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降成本的一个重点在于有效降低居民房贷成本。

  5月17日,央行等部门政策“三连发”,在下调首付比的同时,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此后,多地银行执行新政策,降低了购房者的初始资金门槛,减轻了购房者资金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4月末,全国343个城市中已经有67个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4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平均为3.7%,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年内居民房贷利率有望持续较大幅度下调。据金融机构反映,这些城市的房贷政策利率下限取消之后,房贷利率会有一定下行,当市场在经过充分竞争后,又会形成新的交易稳定的均衡水平,对当地新发放房贷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对银行而言,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机构测算,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对银行息差的影响相对有限。

  邵科分析,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之后,新发放房贷利率将根据市场供求市场化定价,可能会参考市场中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预计将有所下行,确实给银行净息差带来一定压力,但影响相对可控,在1BP以内。另一方面,房贷利率下降、首付比例下调将有助于带动购房需求回升,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房贷业务空间,或将有利于银行盈利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个人住房贷款 政策的调整可能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带来的收窄压力,将主要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缓解。

  业内专家解释称,未来银行将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客户自主协商确定房贷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层次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银行可通过“以量补价”方式保持稳健经营。未来房贷仍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预计政策实施将带动银行房贷新发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利率下降减少的利息收入。

  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实际上,自2017年起,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每年都会联合发布有关降成本重点工作的相关通知。对比来看,2024年涉及货币政策以及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等方面内容有所调整。

  比如,2024年《通知》新提“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内容。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此次《通知》与此前监管思路一致,既要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又能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而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市场普遍预计,今年银行净息差还将继续承压,后续为了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有必要通过降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等方式,推动LPR报价下调,降低各类贷款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存款利率进行了多轮下调,但并未显著改善银行净息差状况。资产端收益下滑速度更快,叠加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制约银行净息差改善。

  “几轮存款利率调降实际上对改善银行净息差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零售存款成本方面。”邵科称。

  在邵科看来,净息差仍持续下行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更快,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由2022年初的超3.7%下降到2024年一季度的不到3.5%;二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凸显,活期存款占比下降,期限结构变化增加存款成本压力;三是大型公司、机构客户议价能力比较强,达到甚至超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现象普遍存在,挂牌利率下调影响较为有限。此外,理财、保险等资管市场波动,存款脱媒情况持续变化,迫使银行调整利率定价,稳定核心存款。

  由于经济基本面弱复苏趋势尚未明显改善,明明预计,2024年银行净息差还将继续承压。银行资产端的信贷以一年以上期限为主,因此贷款利率下调的影响可能需要3年左右时间缓慢释放。2023年对存量信贷利率(如房贷利率)下调的影响,2024年可能逐步显现。

  邵科认为,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继续下行,拖累了盈利增长,上市银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总体而言,为了保持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夯实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在期限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可能相对较大。

  今年以来,压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举措不断出台,部分银行暂停发放中长期大额存单、禁止存款“手工补息”等等。

  “银行还将稳妥有序控制高息存款,比如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等,并通过强化存款服务以及场景建设积极吸纳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沉淀。”邵科称。

  王青判断,接下来首选的政策工具是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保持不动,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全面降准等方式,推动LPR报价下调,降低各类贷款利率。其次是综合考虑经济、物价运行态势后,也不排除央行在三季度直接下调MLF操作利率10至20个基点(0.1至0.2个百分点)的可能。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银行还是要开源节流,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作用,压降存款利率来降低负债成本,同时央行还可适当降低政策利率,MLF利率仍存在下调空间,在政策利率与存款利率下降的基础上,LPR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责任编辑:曹睿潼

  今年4月初,美国宣布在菲律宾增开4个军事基地,使得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数量达到9个,其中有6个直接面向台海或南海。随后不久,美菲在马尼拉启动为期18天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不仅规模为史上最大,且演习新增网络防御和海上实弹射击科目演练,针对性意味十分明显。

  在杨赛霓看来,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性改造,核心难点还是那个老话题:钱。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机构在2021年发布的《加速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气候韧性基建面临严重的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未来五年内年均需要弥补近5000亿元的资金缺口。

  相关视频被发到网上,引发社会讨论。作为公益性、志愿性的民间救援力量,如何在救人和自身安全之间进行平衡,如何给队员提供更好的设备和更多的权益保障,不仅是每支救援队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强调,要时刻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要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目标,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确保全省安全度汛。

  会议审议研究了《理事会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大学章程及办学方针》《大学2023年8-12月份工作计划》等9项重要议题,并决定聘请中国科学院梅宏院士为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

  相比线下旅行社,线上旅行社最显著的不同在于他们获客方式的差异。于靖平表示,传统旅行社的获客渠道基本是在当地,且在旅游目的地会有地接社专门负责在当地的旅游线路。“两个旅行社之间沟通其实并不顺畅,一个是甲方另一个是乙方,其承接力包括各种问题就非常复杂,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个重交付的项目。而我们的模式是从网络上获客,在各地有自己的直营的地接,没有与其他任何旅行社有合作。这样能保证产品交付效果好。而且客源可以重复利用,游客报完新疆的团之后,他可能会参加我们其他的旅行团,这是我们的思路。”

林家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