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文物到文创 “中国龙”在博物馆里玩“穿越”

来源: 金羊网
2024-06-26 20:00:14

  中新网山东青州1月27日电 题:从文物到文创 “中国龙”在博物馆里玩“穿越”

  记者 赵晓

  “逛博物馆时不仅发现带有‘双龙戏珠’图案的凤冠,还看到系列‘龙主题’文创,古今文化在这里结合。”在山东潍坊青州博物馆,“00后”田鑫玥一边拿着笔记本盖“龙形”印章,一边感慨“中国龙”在博物馆玩“穿越”。

  甲辰龙年前夕,博物馆里的“龙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各大文博场馆纷纷抓住时机,策划龙年主题展,启动“寻龙记”“寻龙会”活动,大秀文物瑰宝中的“中国龙”,让民众在赏“龙颜”、寻“龙迹”中,重拾古老文明记忆。

  在中国首个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带有 “龙元素”的文物悉数亮相。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将举办‘寻龙记’活动,只要游客在馆内发现‘中国龙’元素,拍下视频或照片就能现场领取奖品。”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谨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该馆现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43件。其中,东汉“宜子孙”玉璧和龙兴寺佛教造像两大“镇馆之宝”均有“龙”的身影。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由和田玉雕刻而成的东汉“宜子孙”玉璧,中央镂雕“宜子孙”三字,寓意“子子孙孙,宜家宜室”,出廓上方透雕双龙,游走于祥云间,活灵活现。

  乘梯而上,步入佛教造像艺术展厅,记者穿梭于数十尊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间发现,不少佛菩萨三尊像都带有醒目的“龙衔莲花”纹饰。龙尾向上,龙首在下,口中吐出莲叶、莲花,托起两侧胁侍菩萨像。

  “这个图案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典型特点之一。关于它的来源,学术界一直在研究,尚无定论。有观点认为,这是宗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青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文创部主任王丽媛介绍说。

  文物里的“中国龙”形态万千,据此创作的龙主题文创持续“上新”,在博物馆“线上线下”热卖。

  故宫博物院的龙生肖手链、敦煌博物馆的守宝龙款书签、长沙博物馆的“龙凤呈祥”徽章等兼具艺术性、实用性,让年轻人爱不释手。龙作为经典的文化符号,正不断融入大众生活。

  “今年我们完整提取馆藏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设计创作了一款龙年纪念章‘祥龙献瑞’,同时也推出印有‘龙形象’的碗筷、灯笼、印章等文创周边。”王丽媛说,龙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图腾和精神标识。基于国人对龙的崇拜,与龙有关的文创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孔子博物馆,以馆藏龙纹为灵感创作的服饰颇为吸睛。孔子博物馆“孔博织造”负责人裘彩娟告诉记者,孔子博物馆收藏了自明清以来孔府旧藏服饰文物8000余件,他们今年结合馆藏服饰纹样,将龙的威严、吉祥与舞动之美融入到文创设计中。

  “我们创作推出‘龙之秘境’定制面料,设计了休闲西装、双面外套、马面裤等20套时尚百搭的服饰。”在裘彩娟看来,消费者穿上身的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文化”。

  对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教授张瑞认为,文博场馆围绕龙元素开展文创设计,把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有利于对外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张瑞说,文博场馆跨界做文创,是对文化进行重构和再创造,应有新意、有故事、接地气,激发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兴趣。“要找到合适的叙事方式,让文物借文创‘活起来’‘潮起来’。”(完)

  笃定带领所在企业持续深耕中国

  郑州粮食集团董事长孙彩霞在致辞中表示,集团将围绕走好大城市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在坚决守好粮食储备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粮食延伸产业链和主食产业化工程,为郑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翻看烟台桃村中心医院历史发现,该医院是在1941年由八路军筹建的东海医院和1946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捐资兴建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完)

  ——师生日常防护不放松。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记者看到教室门口、楼梯入口等处均摆放了公用消毒用品,食堂餐桌上已安装隔板。校长夏红梅说,新学期仍将采取错峰就餐和套餐制,减少人员聚集,学生可提前确定餐食搭配。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说着不一样的语言

  2013.11-2021.01 临夏州委常委、临夏市委书记

黄郁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