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舜网
2024-06-13 14:13:33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 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谈起中国动画一度遭遇的低谷和如今的崛起,陈廖宇说:“中国动画曾经受到的冲击,从更长的历史角度看,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动画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它有很好的一面——比如,我们今天所具有的动画创作和生产流程里的一些规范,或者工业化标准的建立,其实都是慢慢积累的。我相信继续做下去,经过市场、观众和各方的选择,中国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将越来越明显。而从我们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只管把作品做好,每次都力图超越自己上一次的创作,那么,中国动画的崛起不是问题。”

  “我看好大陆,就算疫情防控期间也不曾改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林世堃不时请专家设计生产线自动化等。据他介绍,去年一栋办公楼和厂房翻新完成,今年还将盖另一栋厂房。有人问他为何敢投资?”林世堃的答案是:先打好基础,才能在疫情转好时,抓住机会。

  <strong>吉林检察机关依法对许振昌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strong>

  壮美三峡,始于奉节。刘光玉工作所在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是一个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来这里的游客很多都是被当地的诗词文化所吸引,本身就有很深的诗词功底,和他们交流后,刘光玉发现有不少诗词她都没听说过。于是,她寻诗、读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没听过的诗词立刻查询相关资料,背诵下来,完全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2003年,刘光玉报名参加重庆市奉节县导游考试。当主考官吟出“杨柳青青江水平”的诗句时,所有人沉默不语,只有刘光玉迅速答出“闻郎江上踏歌声”,引起了主考官的注意,这首刘禹锡作于奉节的《竹枝词》也成为刘光玉事业的敲门砖。

  Africa Archives也遭到了推特网友的嘲讽,有推特网友怼他说,那你还学英语用英语发推呢,你明天是不是要去占领不列颠岛?

陈心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