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郝景芳:不是技术本身不能平权,而是很多人更希望自己有特权

来源: 千龙网
2024-06-27 13:38:46

  6月25日至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在辽宁大连举办。新浪财经独家对话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她分享了AI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以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AI带来的变化。

  随着AI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担心学生可能因依赖AI快速获取答案而变得懒惰,不再进行深入思考。郝景芳认为,如果学生内心认可学习的目的,他们就不会轻率地依赖AI。她通过比喻说明了这一点:就像习题集的参考答案,学生在有明确学习目标时,不会简单地抄袭答案,而是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题,之后再对照答案进行反思和学习。

  郝景芳强调,教育者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内心理解学习和练习的价值,认识到这些活动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她以健身为例,指出只有真正投入锻炼,身体才能得到增强。如果只是为了表面的数据而造假,那么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健康。因此,工具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认同他们所做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她说:“只要心里认可,就不会去乱用那些工具。那些工具在学生手边,就像是一个工具书,像一本词典,是帮助人而不是拿来用来给自己造假的。”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不会滥用工具,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讨论AI大模型是否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时,郝景芳认为技术发展本质上是降低使用门槛,推动教育公平化。她举例说明,过去只有专业电视台人员或电影制片厂人员才能进行拍摄和剪辑,现在随着技术进步,普通大众也能通过手机轻松完成视频拍摄和剪辑,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流量。这表明技术普及降低了门槛,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利用技术。

  她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AI真的去创造一个好的作品。在艺术领域,好作品是有评判的。它会有学院派的比较高深的、高一个层次的艺术审美的评判,也会有比较大众普及层面的评判,人们看了这个作品有没有觉得感动、喜欢、激动、迷恋,这是大众的评判。”

  同时,她进一步认为,AI技术的便捷性和低门槛使得任何人都能使用它,而不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她认为,只要产品开发者有意识地使产品更加普及化和易于使用,技术普及将加速,从而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然而,她也指出,技术普及过程中确实存在需要平衡的人性因素。有时不是技术本身不能实现平权,而是有人更希望保持特权,制造封闭的圈子来牟利。这种人为因素可能比技术因素对公平的影响更大。她说:“有很多时候不是技术本身不能平权,而是有很多人更希望自己有特权。”

  郝景芳认为,未来人与AI的合作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不再被视为噱头。她指出,最终评价的依据将是作品的质量而非创作过程中是否使用了AI。郝景芳比喻说,就像胶片相机过渡到数码相机,重要的始终是作品的艺术价值。她强调,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包括专业的审美评判和大众的直观感受,而AI的使用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作品是否优秀。

  最后,郝景芳分享了自己对AI创造力增强是否会导致人类艺术家被取代的看法,郝景芳表示,AI的参与并不妨碍人类艺术家的创作。她认为,即使AI创作了小说,人类作家仍然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郝景芳认为,人类作家的水平会在AI的刺激下得到提升,而AI的创作能力是建立在人类作家作品的基础上的。她对人类艺术家被AI取代没有担忧,她说:“我永远有更多想表达的东西,没有什么新的技术发展,能阻碍我去做这件事情。”(罗宁 发自大连)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 :梁斌 SF055

  吴换炎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年一度的十邑春晚不仅是福州的品牌,更是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的品牌,再次上台送新年祝福,心情很激动。

  “比如用工单位需要我们帮他们发放福利,我们就给员工发放福利。关于马先生的名字,我去问过用人单位,对方说马先生不是他们的员工,后来让用工单位进行了修正。”上述负责人说。

  【解说词】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1月6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项稳增长举措持续落地赋能,预计今年市场信心将稳步修复回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回稳走强,推动我国经济趋暖趋好。

  <strong>(新春走基层)青年临时乘务员:春运车厢里的“暖”服务</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深圳1月7日电 (记者 陈文)1月7日,“第28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1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在深圳华强广场酒店正式拉开帷幕。

卢姿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