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释放出哪些政策信号?

来源: 海外网
2024-07-01 08:23:32

  本报记者 刘 琪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一向被视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在货币政策总基调上,本次例会与今年第一季度例会无明显变化。本次例会继续强调“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不过,本次例会在经济形势判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汇率、房地产等方面出现了措辞上的变化,以及一些关键内容的反复强调,在分析人士看来释放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稳汇率目标诉求

  仍然明确

  就当前海外经济形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认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通胀出现高位回落趋势但仍具粘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有所分化”。而今年第一季度例会的表述则是“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通胀出现高位回落趋势但仍具粘性,发达经济体利率保持高位”。

  两次例会对我国经济形势的研判表述一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

  在汇率方面的表述上,对比上一季度例会,本次例会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表述置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之后。

  “本次例会对于稳汇率目标的诉求仍然明确,近期在美元指数走强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明明预计,后续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将会更多兼顾汇率稳定,必要时可能会动用稳汇率政策工具箱。

  Wind数据显示,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升,6月26日、6月27日、6月28日盘中最高均升至106以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则波动下行,6月26日盘中跌破7.3,最低触及7.3079,为去年11月14日以来新低。

  MLF政策利率色彩

  或趋淡化

  在货币政策总基调上,第二季度例会延续了上一季度“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表述。具体到目标层面,同样都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潘功胜在论坛上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谭逸鸣也认为,未来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成为更重要的中间目标,或将取代部分MLF的功能,而MLF政策利率色彩将趋于淡化,逐步捋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若MLF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逐步淡化,预计LPR的指示意义或将更为凸显。而这当中,LPR将如何与OMO利率或其他基准利率挂钩值得期待。

  央行数据显示,1年期LPR自去年8月份由3.55%下调至3.45%后一直维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于今年2月份下调25个基点至3.95%后至今“按兵不动”。

  “若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也不排除三季度MLF操作利率不动,央行在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同时,直接较大幅度引导LPR下调的可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LPR下调的主要障碍是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下半年监管层或将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调。

  更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落地情况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第一季度例会的表述为“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而在第二季度例会则调整为“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

  央行公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情况表显示,截至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5401亿元。

  从近段时期新设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看,4月7日,央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央行近期表示,首笔科技创新贷款近日已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

  5月17日,央行提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 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6月12日,央行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调研推广前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经验,部署推进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落地生效

  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谈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定位于常规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并注重防范道德风险。

  章俊认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虽然是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发力,但仍以总量为主。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规模不会无限扩张,而是“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具会及时退出。这意味着央行短期更重落实,而非快速扩张。

  “预计后续央行相较于设立新的政策工具,可能会更多关注已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落地情况以及资金的具体流向。”明明说。

  房地产政策

  仍将延续渐进优化模式

  在市场关注的房地产方面,第二季度例会的表述与第一季度例会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次例会提出“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明明认为,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期待或对应改善型住房需求,后续政策工具或在支持刚需的基础上拓展对改善型需求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强调推动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预计后续央行将更多关注前期部署的政策落地情况,而增量政策的节奏可能会适当放缓。

  今年5月份,央行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旨在通过降低购房门槛、提供融资支持、盘活存量住房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除了前述的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外,还包括降低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随后,不断有城市跟进落实相关政策,出台“地方版”细则。

  “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楼市尚未出现明显改善,或与政策效应释放需要时间有关,也不排除以下调居民房贷利率为核心,后期房地产支持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王青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政策仍将延续渐进优化模式。

  章俊认为,二季度央行已推出针对房地产供需两侧的支持政策,下一阶段则重在落实,“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本次例会强调“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这意味着房地产政策的空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以旧换新”推动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可能加码。

责任编辑:张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2022年5月12日,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在北京和四川阿坝州举行“人人参与自救互救,共建共享文明社会”社会服务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少年急救官”项目。主题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深入宣传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动员青少年创作在线海报和短视频等作品,根据作品情况培育1万名“少年急救官”以及优秀新联会、社会组织和示范学校等;同时研发青少年自救互救课程,组建培训宣讲团,组织线上培训。该活动得到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各地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全国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响应。截至2022年12月,协同社会组织合作伙伴与各地建立工作关系的市县级行政区206个,组织公益直播课11场,在线培训人数达54万人次,在线培养“少年急救官”1万名,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夯实了社会公共安全基础。

  个人而言,“乙类乙管”之后,释放情绪可以理解,但放任自我,乃至对正在流行的疫情也不管不顾,则未免走向另一个极端。疫情当前,个人也仍需做好必要的日常防护,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方德春也开始不断“拥抱”互联网,开启了他创新传承皮影戏的第三步,“圈粉”不少。

  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同样重视同中国的发展战略对接。陪同他一起访华的,有6位内阁副总理。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8/3562728687.jpg" alt="" /></a>

  十年来,面对反腐败这一“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亮明态度,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

陈美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