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在“何以中国”中读懂“盛世中华”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27 19:29:39

  牢记“国之大者”,滋养城市和人民。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坐贾行商宝货烦,锦绣街衢百万户”……翻开历史史册,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大运河既是良辰美景的化身也是千种风情的代言。当前,山东聊城,东昌湖畔建起书房,公共文化空间点亮美好生活。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更是引得人们流连忘返。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大运河越来越成为一条致富河、幸福河。

  碧波荡漾映国运,拓展发展新空间。“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驻足回望,古运河形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推动着沿岸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而今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于今年7月正式通航,千吨级船舶可满载货物直达杭州进入钱塘江,全长26.4公里的年轻新河道,重点发展水上客运、旅游及城市生活物资运输等,为运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大运河正拓展着发展的新空间。

  挖掘运河精神 内核,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年来,各地多措并举,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一个鲜活、立体、丰富的文化图景越来越展现在世界面前。比如,扬州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加快构建运河文化传播、世界城市交流的合作平台,面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中国故事。正在进行中的“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以互联网赋能大运河文化传播,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穿越古今、纵贯南北,大运河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回顾往昔,大河扬波逐流千余年,为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大运河将持续书写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运河精神,擘画人河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借助多种形式讲好新时代大运河焕新蝶变的故事,让大运河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引导中华儿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甄宏)

  灯杆高10米,随着高空作业车升降台不断上升,人在半空中不受控制地摇晃,汤守义却神情淡定,升降台晃动丝毫不影响他工作。

  此外,广西将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研究合作中心、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基地、广西海上应急救援基地、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

  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信宜市三华李产业坚持走“一业独大、多元并进、农旅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路线,不仅打造了远近闻名的“银妃”三华李品牌和“春赏花、夏品果”的文旅品牌,还建成省级三华李产业园,发展三华李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称,广东将支持横琴培育壮大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抓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人才港和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南沙条例,支持南沙探索设立法定机构,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加快推进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哈尔滨1月12日电 (仇建)12日,哈尔滨机场保障航班起降401架次,运送旅客5万人次,与2022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5%和40%,旅客量有望迎来疫情以来第一个高峰。

  分析认为,中国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是为了提升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例,其对外依存度均较高。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进口5.13亿吨,对外依存度72%;天然气进口1.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为44%。

孙坚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