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推出暖心养老服务 为“银发一族”排忧解难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7 18:02:41

  中新网南宁6月7日电(黄艳梅 朱淑雨)开展长者饭堂试点,优化居家上门服务,推进助浴服务试点工作,打造南宁数字民政平台……近年来,广西南宁市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动系列暖心养老服务,积极为“银发一族”排忧解 难。

  养老服务业是关系亿万民众福祉的民生事业。截至2023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5万,人口老龄化率17.76%,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6万,占老年人口的18%,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

  记者近日从南宁市民政局获悉,南宁市统筹中央、自治区和市本级各级资金下达养老服务资金,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安排1.1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预算用于养老,并成立南宁市养老服务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力保障养老服务发展。

  南宁市出台《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在用地保障、财政补贴、医养融合、监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该市启动《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为居家养老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南宁市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推动在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各布局一个集养老院、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推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一期)提升改造工程和南宁市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市级项目加快建设。

  南宁市突出县级统筹,累计投入11亿元,推进15个县(市、区)、开发区各新建1所具备专业失能照护、统筹县域资源功能的示范性养老机构。该市推进街镇综合,在25个街道建设了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市40%的乡镇建设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居家和社区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方式。南宁市围绕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重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市积极开展长者饭堂试点,已有5.1万名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系统注册用餐,累计用餐260余万人次。

  此外,围绕解决失能老年人洗浴实际困难,南宁市开展为60岁以上经济困难和8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不少于1万人次专业助浴服务试点工作。该市采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模式,为城市散居特困、低保、失独、优抚以及85周岁以上高龄等五类老年人提供了14万人次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完)

  在网络中,自《小妖怪的夏天》播出以来,对结尾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有网友认为,结尾应该停留在小猪妖被孙悟空击中的那一刻,更具“小人物”的现实性和悲凉感;有网友对这个结尾十分喜爱,说从中感受到了温柔又细腻的鼓励;也有网友说,故事里的结尾更符合人们对孙悟空的认知,因为其向来是国人心中的“英雄式”的人物……<br />“我看了评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个结局,但是大部分人会喜欢这个结局。”对于网络中关于结尾的众说纷纭,於水看了不少,“很多人都感到温暖和治愈。而且在剧作上,其实这个转折,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从情感的治愈角度,我觉得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小朋友。”

  其中,异地订单最能反映消费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为家乡的父母购买数码电器、智能产品等新潮年货,让他们享受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通过遍及全国的物流网络,既能够让在外的游子品尝地道的家乡风味,也能帮助各地特色农土特产上行,带动农户增收。

  <strong>因地制宜找准路子——“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strong>

  尹力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大战略,要主动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重点围绕“3+1”主导功能抓好项目落地。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勤圈”通过完善区域快线、延伸公共服务,形成同城化效应;“功能圈”重在唱好京津“双城记”,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产业圈”把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新突破点,优化产业布局。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4140449827.gif" alt="" />

  此外,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上一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也将在此展览中亮相,踏上在学院之外展出的“初舞台”,给展览增添了青春活力、前卫创新。其中不乏许多人气作品,如用羊毛毡修复城市缝隙的“花花补丁”计划、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意作品《同象行》等。

谢文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