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不加“科技与狠活” 这座内蒙古“小庙”靠中药材致富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30 15:05:06

  中新网赤峰6月28日电 题:不加“科技与狠活” 这座内蒙古“小庙”靠中药材致富

  作者 杨程晨 景诗雁 张杨彬

  “合作社今天要给桔梗去皮,大家有空的,都可以来。”只需在微信群里吆喝一句,不一会儿,小庙子村农业合作社的院子就满满当当。年龄各异的“老师傅们”一人一个板凳,与旁边人聊着家常,手里的活儿却一点没停。像这样,村里80多岁的老人一天能挣200多元。

  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的赤峰宏都种植专业合作社。10多年前,小庙子村曾以胡萝卜种植闻名,但因种植胡萝卜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那时,村民们日子并不好过,每亩收入不足500元。

  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回忆道,2009年,她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小庙子村被认为是“软弱涣散村”,全村没有一项主导产业,没有一座桥,没有一口机电井,也没有自来水。

  小庙子村所在的赤峰市有300多年的 中药材种植历史,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量低,这里适合多种名贵中药材生长,是全国重要的中蒙药材种植基地。

  小庙子村距离市区90公里,地处丘陵,人多地少、资源匮乏。2014年,在综合考察了诸多产业后,该村决定成立合作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如今,土地亩均综合纯收入超5000元,10年间翻了10倍。

  “这还只是鲜货的收入,初加工后每亩收入更加可观。”赵会杰说,村民将收获的药材通过合作社初步加工后再流入市场,亩均收入能达万元。清洗、加工、烘干、晾晒……一到中药材收获的季节,这便成了村里最常见的景象。

  中药材销路怎么样?好卖吗?谈及销售情况,赵会杰信心满满。“好货不愁卖,酒香不怕巷子深。”她介绍,原生态的环境与绿色种植方式让当地药材品质被不少药厂认可,近年加工产品还通过采购商远销至韩国、日本等。“不加‘科技与狠活’,我们的产品全靠用心。”赵会杰说。

  靠着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小庙子村每年为1.8万多人次提供就业机会。“绝大多数是本村的就业人群。以前村里都是散户种植,靠天吃饭。如今土地租给农场,自己在农场打工,租金加工钱,收入稳定了。”村民贾耀利说。“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众聚在一起,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赵会杰表示,合作社使大家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前进。

  赵会杰说,10年间,中药材种植品种从单一的桔梗,发展到牛膝、防风等20多种,种植面积也从2014年的500亩发展到今天超过3000亩。至于如何决定种植品种与数量,她介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市场行情、药厂需求的调研信息,“我们也不会‘牛不喝水强按头’,种植户会根据自身意愿综合判断,降低未来风险”。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发展产业也是一样的道理。”赵会杰表示,除了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小庙子村还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背景、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不仅让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也让他们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更多选择。”

  小庙子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满蒙汉一家亲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清康熙东巡时,将他的女儿和硕温恪公主嫁给了位于现在小庙子村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赵会杰说,这段历史充分说明小庙子村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史。(完)

  汇聚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各地铁路公安机关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铁路旅行安全常识宣传,增强旅客安全防范意识。西安、包头、奎屯等铁路公安处组织文艺小分队进站上车,寓教于乐,提高宣传吸引力。徐州铁路公安处徐州东站派出所开展“无诈春运,你我同行”创建活动,在车站滚动播放反诈公益视频,设置反电诈报警直通车47处,张贴反诈海报320余张。(完)

  区域协调方面,2022年,以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为引领,川渝人社“五件大事”“十件实事”“六项举措”和两批便捷生活行动落地见效,40项“川渝通办”全年互办业务48万件。鲁渝劳务协作帮扶重庆市5.3万农村劳动力就业。

  在扶持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走出瑞丽。

  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1年底,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作者 王建国 郭军

吴文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