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7月1日实施,董责险升温,年内超290家上市公司买买买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30 09:52:53

  来源:时代周报

  文|记者 何秀兰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施行在即,又有4家上市公司拟购买董责险。

  这是今年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热潮下的一个缩影。7月1日,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由此掀起了 今年董责险投保热潮。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8日,年内超29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拟购买董责险的公告。

  董责险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A股上市公司投保率较低。如今,这一小众险种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更多上市公司选择投保,以完善公司风险控制体系。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博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随着我国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不断修订、完善,董监高的履职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履职风险也不断上升,董责险的投保率有望持续上升。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基于市场目前的情况,预计2024年底已投保的A股上市公司可达1400家,即投保率可达约24.8%。

  董责险投保升温,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带来了新挑战,尤其是是对险企风险评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市公司投保持续升温,非上市公司也加入

  新公司法实施前夕,瑞幸咖啡巨额董责险赔付裁判结果出炉。

  瑞幸咖啡曾因2020年22亿元财务造假案引发巨大争议。据悉,瑞幸在上市前曾购买总限额2500万美元的董责险,其中基础层保单保额1000万美元,由8家中资保险公司共保。平安产险作为基础层主承保公司,承保份额为30%,公司采取了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的方案。

  由于对欺诈责任存在争议,最终该基础层保单进入仲裁环节,并于近期作出裁决,裁决结果为共保体赔付700万美元,免赔300万美元。对此,平安产险回应称,公司已经按保险合同和共保协议完成相关理赔事宜。

  瑞幸咖啡董责险赔付结果出炉,再次让这一险种的热度上升。

  董责险发源于欧美地区,主要保障公司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责时,因行为不当或工作疏忽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而给个人带来的损失,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投保率一直较低,直到康美药业财务造假、2020年新《证券法》施行及瑞幸咖啡造假案等系列事件后,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掀起A股上市公司投保热潮。

  “新证券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民事赔偿风险,使得企业对董责险的投保需求上升。虽然与欧美市场相比,董责险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普及率仍显不足,但近年来其投保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王民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

  据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团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4)》显示,2020年A股公开披露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19家,同比增长超205%;2021年和2022年,这一投保数据分别达到了248家和337家;2023年则回落至304家。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表示,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投保率已从2019年的8.0%提升至2023年的21.0%,且在2024年持续地快速增长,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持续步入正轨,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率要达到香港上市公司70%-80%的投保率水平也指日可待。

  从投保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保单限额的选择以4000万元-6000万元为主,其次是8000万元-1亿元,最常见的保单限额为5千万元和1亿元。投保费用方面,基本保持在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之间,鲜有突破百万元的情况。

  王民预测,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未来董责险的投保率有望上升,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同时,也有非上市公司开始咨询和投保董责险。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新《公司法》施行在即,各大律师事务所以及保险公司已收到大量的董责险相关咨询,非上市公司的投保数量预计也会有所提升。若保险公司希望看到非上市公司的投保数量实现更加可观的增长,必须积极地进行产品研发、拿出适合我国非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大市场培育工作的投入,才可打开局面。

  险企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评估能力迎考

  董责险投保持续升温,成为险企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平安产险、人保财险、美亚财险、苏黎世财险、华泰财险、京东安联财险等保险公司,均已布局了董责险业务。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对险企的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董责险涉及的公司高层决策行为,其风险评估和定价并不容易,数据缺乏叠加相关法律法规经历调整。因此,经营董责险的保险公司需要具备相应的风险评估、管理和定价能力,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董责险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险种,所以实现优质、稳健经营的首要条件是核保及理赔的集中管理,确保公司的相关人员有充分的专业能力面对市场、服务客户。

  “在业务承保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就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特性、财务状况、管理层经验、股东状态和经营地域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可全面且合理地进行风险评估。”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表示,保险公司更应该基于其专业知识和理赔经验,设计适合市场的产品、在提供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避免因条款疏漏而导致保险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或遭遇理赔争议。

  前述人士介绍,平安产险于2015年已从市场聘请资深核保团队,并成立高端产品部集中管理及经营相关业务,专项深耕A股上市公司的风险生态和保险需求,形成了更加专业化、本地化的经营模式。

  杨泽云表示,保险公司承保董责险时,可以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如约定责任限额、免赔率等,可以降低承保风险;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分散风险,提升董责险风险管理能力。

  赔付约2.7亿元,公开赔付案例尚少

  董责险投保持续升温,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处罚的案例频现,但公开的董责险理赔案例却比较少。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美亚财险、苏黎世财险及京东安联财险相继披露了涉及董监高责任保险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均不菲,但未披露具体案件。

  美亚财险分别在2023年四季度与2024年一季度产生了多项与“董监高责任诉讼”相关的重大赔付事项,两个季度赔付金额合计分别高达8367万元、6350万元。就董责险赔付事宜,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美亚财险相关人士,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苏黎世财险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一项赔付原因为“董监高责任险”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达到730万元。

  5月16日,京东安联财险也披露了一则重大事项公告称,该公司承保的某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及公司补偿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了重大风险事件。截至2024年5月14日,京东安联财险赔付抗辩费用及和解金额达上季度末净资产总额的5%。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京东安联财险的净资产为12.83亿元,意味着京东安联财险此次赔付金额将超过6400万元。

  加上瑞幸咖啡董责险的赔付金额,近期董责险公开赔付金额约2.7亿元。

  王民表示,董责险索赔具有长尾效应,有些上市公司被监管调查之后,虽然可能启动了董责险保单,但是理赔周期较长,鲜有公开披露和曝光的理赔案例。尽管如此,已经有不少理赔案件在稳步推进中。随着投保率的上升以及理赔工作的深入,预计潜在的索赔将逐渐转化为实际索赔,公开的理赔案将日渐增多。

  业内认为,保险公司落实董责险赔付,也有助提高上市公司投保率。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表示,随着A股监管执法力度持续上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持续升级,市场中持续出现典型案例,且保险同业也持续落实保险赔付,这也给A股上市公司带来了更为明显的投保需求,以及对董责险风险防控效用的直观认知,有助于带动投保率的持续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董责险并非万能的“护身符”。故意违法行为、欺诈行为、个人行为等都是董责险典型等除外责任。这意味着,若董监高人员故意违反法律或公司规定,或因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行为导致损失,董责险将不予赔付。

  “国内通行的责任险保单,一般会除去被保险人的故意与重大过失行为,这一规定在董责险保单中同样适用,符合保险学基本原理。”王民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情况下,即便是过失或者重大过失,保险公司通常会进行赔偿。

  王民表示,对于故意欺诈行为,举证责任则倒置给保险公司,要求其证明被保险人的主观故意性。这一证明条件相对严苛,一般保单约定需要由法院终审裁决的确认或者被保险人的书面自认其不诚实行为,否则保险公司不能轻易拒赔的。

责任编辑:杨赐

  同济大学团队介绍,“同济飞鱼”是一种水陆两栖飞行器,它在空中像无人机一样飞行,入水后像潜水器一样运行。

  为保障政策红利快准稳好落地,浙江税务部门完善精准宣传、精准落实、精准管理、精准统计“四精”机制,依托自主开发的“税务大脑”,对纳税人“量体裁衣”定制“政策礼包”,通过“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点对点推送到户,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可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上线电子税务局便捷功能,确保优惠享受“一次能办好、一次能兑现”;推行“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优惠享受方式,除依法需要核准的事项外,全部实现零审批、零手续、零证明。同时,创新推动“纪财税银”联合监督、建立留抵退税“1+9”电子台账等举措,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农历春节前后,各省市也针对当地楼市进行政策调整,多地区限购放宽、首付比例降低以及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深圳各大行房贷利率与去年12月保持一致,首套房利率多为4.6%,放贷额度较为宽松。作为调控最为严格的城市之一,深圳楼市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截至目前,深圳楼市的调控政策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strong>  北京:成交回暖挂牌价上涨</strong>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陈长云表示,此次土耳其地震的破坏程度虽然和震群型地震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由震级和震源深度、地形地貌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自身抗震性能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

  <strong>收入狂跌12亿,市场地位不保?</strong>

方芸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